行業新聞

腸道是無數細菌居住的復雜生態系統,與多種機體功能有關。研究人員對小鼠的腸道菌進行研究,發現細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控制肥胖和代謝疾病(如二型糖尿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文章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
查看詳情
5月13日,記者從山醫大二院獲悉,該院在山西省率先開展腫瘤生物細胞免疫治療,使腫瘤生物治療升級為多細胞聯合治療投入臨床應用。 山醫大二院腫瘤生物科主任李寶平教授介紹,傳統治療腫瘤的方法長期采用手術...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發現一種腸道細菌可以防止肥胖同時還有助于治療2型糖尿病。 這一突破性研究發現表明,食物刺激消化系統產生細菌,有助于快速燃燒掉脂肪而且燃燒脂肪的速度比少吃或者多鍛煉的方式還要快。 一項...
查看詳情
一類很快就將進入測試階段的藥物抑制劑,被預計只能使有限數量具有EZH2蛋白突變的B細胞淋巴瘤(B-cell lymphomas)患者受益。然而來自Weill Cornell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現在報告稱,這些藥物實...
查看詳情
來自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癌癥新研究中,揭開了一個長期未解的謎團:胰腺癌是如何養活自身的?從而為這一眾所周知、少有治療選擇的致命性疾病開辟了新的治療可能性。在美國,胰腺癌每...
查看詳情
軸突負責將神經信號傳遞到機體的其他部分,以實現運動、視覺和觸覺等多種至關重要的機能。車禍、化療副作用、青光眼和多發性硬化癥都會影響神經,破壞神經的軸突。 現在,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闡述了...
查看詳情
細胞衰老是個體衰老的重要基礎,研究細胞水平的衰老對于理解整體的衰老具有基礎而重要的意義。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倪挺提出,采用自主創建的轉錄組調控研究體系,理解基因表達失衡在正常及病理性細胞衰老過...
查看詳情
關于男女性別的差異,無論是大腦處理問題的方法,還是機體骨骼的健康程度,經科學研究都證實了確實存在差異。但是關于免疫系統,還鮮少有聽說存在性別差異的。 然而近期一組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女性的免疫系...
查看詳情
利用腫瘤與免疫系統的相互作用,對癌癥患者的預后進行預測,是臨床領域的一個新興策略。日前,Wake Forest Baptist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對乳腺癌的基因表達譜進行了研究,分析了能反映腫瘤增值能力和腫瘤-免疫相...
查看詳情
基因沉默是控制細胞活性的主要方式。現在,Scripps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揭示了基因沉默中的關鍵一步,使人們可以根據需要對這一機制進行增強或抑制。該研究作為封面文章發表在本期的Molecular Cell雜志上。 “控制...
查看詳情
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儀器研發與應用示范”年度研討會,日前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該校正著手研發高分辨全腦神經元網絡可視化儀器,該技術將為揭示大腦奧秘作出重...
查看詳情
一項研究發現,健康的人類大腦存在著基因表達的日常周期,而在臨床上有抑郁癥的個人的這些模式被破壞了。廣泛的推定人為人類大腦中存在著基因表達的日常周期,但是卻很難證明,因為捐獻給研究的每一個尸檢樣本都...
查看詳情
來自猶他大學Huntsman癌癥研究所(HCI)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父源基因在受精之時已預編程至胚胎所需狀態,而母源基因則處于另一種狀態,還必須進行重編程才能與之相匹配。這一研究發現對于發育生物學和癌癥...
查看詳情
哈佛干細胞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存在于小鼠和人類血液中的一種蛋白,能夠使逆轉衰老帶來的影響,使小鼠心臟重獲青春。 與年齡相關的心力衰竭影響著數百萬美國人,而這項研究所發現的蛋白,有望成為首個有效治...
查看詳情
由多個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大型研究團隊開展全面分析,揭示了引導早期人類胚胎發育的基因開啟和關閉的機制,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5月9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來自Ludwig癌癥研究所的華人科學家...
查看詳情
來自武漢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SR蛋白與7SK和啟動子相關新生(Nascent )RNA協同作用,促進了轉錄過程中停頓的聚合酶釋放。這一研究發現為闡明真核基因中的轉錄調控機制,深入了...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北京基因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斑馬魚實驗中證實,早期胚胎過程中維持了精子而非卵母細胞的DNA甲基化組(Methylome)。這一突破性的研究發現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5月9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 來自...
查看詳情
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維持胚胎干細胞多功能性的關鍵蛋白Oct4在其水平下降時會誘發胚胎干細胞進行自我更新,從而使干細胞數量保持在一個均衡狀態。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細胞—干細胞》雜志上。 作為維持胚胎...
查看詳情
核纖層蛋白病(laminopathies)是主要影響肌肉組織的遺傳性疾病,這類疾病包括Emery—Dreifuss肌營養不良癥、擴張型心肌病、肢帶型肌營養不良和早老癥(Hutchi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等。 核纖層位...
查看詳情
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肝癌患者體內存在循環干細胞樣EpCAM +(上皮細胞粘附分子陽性)細胞,可作為肝癌根治性切除術后預后不良的一個重要指標。相關研究論文于5月4日發表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
查看詳情
來自華盛頓大學和Fred Hutchinson癌癥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一類長期定位在生殖器皮膚和粘膜內的免疫細胞對生殖器皰疹復發起重要的抑制作用。此外,這些免疫細胞也導致了生殖器皰疹癥狀受到抑制,這也是當病...
查看詳情
英國劍橋大學最新發布新聞公報稱,該校創新公司開發出一種新型裝置,通過對人體呼出氣體進行分析,可快速地診斷哮喘、肝臟疾病等多種疾病。 我們呼出的氣體中,除了氮、氧和二氧化碳之外,還包含著其他許多種化...
查看詳情
MicroRNAs(miRNAs)是一類分布廣泛的小的非編碼蛋白質的RNAs,其功能是負調控基因表達。2006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發給了RNA干擾現象的發現者,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miRNAs紅到發紫的研究熱潮。 來自牛津...
查看詳情
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病是世界范圍內最普遍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常規藥物和手術治療只能緩解癥狀,不能推遲或者終止疾病進程。近年來分子生物學與醫學研究進展促進了對帕金森病和阿爾茨海默氏病發病機制的深入了解...
查看詳情
來自杜克大學癌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利用七年時間,探究乳腺癌細胞耐受拉帕替尼(lapatinib)靶向性治療的機制,揭示了一個從前未知的調控細胞死亡的分子網絡。這一研究發現為攻克癌癥耐藥提供了一個新途徑。相關研...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