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調節代謝的腸道菌
日期:2013-05-16 09:36:03
腸道是無數細菌居住的復雜生態系統,與多種機體功能有關。研究人員對小鼠的腸道菌進行研究,發現細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在控制肥胖和代謝疾病(如二型糖尿病)中起著重要作用。文章發表在本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在肥胖癥和二型糖尿病中,患者體內發生炎癥、腸道菌群遭到改變、腸道的屏障受到破壞。對于健康的哺乳動物腸道來說,細菌A. muciniphila占腸道菌的3–5%。但在患有肥胖癥或二型糖尿病的人類和小鼠中,這種細菌在腸道內的水平要低得多。魯汶大學(Catholic University of Louvain)的Patrice Cani一直致力于研究腸道菌與代謝的關系,他領導的這項新研究揭示了腸道菌與人類疾病的關聯。
研究人員發現,攝取高脂飲食的小鼠,腸道的A. muciniphila比正常飲食的小鼠少一百倍。他們隨即給這些小鼠喂食活A. muciniphila,并通過飲食促進腸道菌的生長,由此將小鼠腸道的A. muciniphila恢復到正常水平。
研究顯示,上述措施產生了顯著的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小鼠的體重減輕,脂肪量更少,腸道粘液層更厚,胰島素抵抗得到緩解。此外,其他許多與肥胖和代謝疾病相關的指標也得到了改善。文章總結道,A. muciniphila的豐度正常化,可以改善代謝譜,逆轉高脂飲食誘發的代謝紊亂。
“我們在疾病相關的各種參數之間尋找共同的因素,”Cani說。
研究團隊隨后進行了深入研究,以闡明細菌影響代謝的復雜機制。研究顯示,使A. muciniphila重回正常水平的措施,增加了腸道中內源性大麻素(endocannabinoid)的水平,而這一信號分子可以幫助機體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協助腸道抵御有害微生物。
研究人員還指出,A. muciniphila與腸道壁細胞和免疫系統均有交流。該細菌能夠發出信號影響抗菌分子的合成,并同時增加腸道的粘液。
Cani堅信,未來A. muciniphila將有望用于治療肥胖癥、糖尿病和結腸炎等疾病。“已有許多證據將這種細菌與人類疾病聯系起來,”他說。不過,這項研究用于臨床治療還需要時日,人們首先需要找到改變腸道菌群的最佳方式。
這項研究向人們展示了腸道菌與宿主間的相互交流,有助于進一步認識細菌調控的復雜機制。研究人員指出,在A. muciniphila與機體相互作用時還涉及了免疫系統,在此基礎上人們或許能夠找到出操縱腸道菌的新途徑。
上一篇: 山醫大二院研發多細胞治療腫瘤投入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