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最近在《Nature》雜志發表的一篇研究中,瑞士Friedrich Miescher生物醫學研究所(FMI)的Dirk Schübeler和他的研究小組,描述了轉錄因子和DNA表觀遺傳修飾之間的相互作用,會對基因調控有何影響。科學家...
查看詳情
人們總是說,我們無法逃避我們的過去——無論發生多大的改變,我們仍然保有過去的記憶;我們的細胞也是如此。成體細胞如皮膚細胞或血細胞,都具有細胞“記憶”——記錄著細胞從未定型的胚胎干細胞發育為特化成體...
查看詳情
近期,中美學者發表的一項研究報道稱,一種膽汁酸——可以關閉腸道內的一個受體,能防止和逆轉小鼠的脂肪肝。該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治療某些代謝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和肥胖等等。 根據本文共同通訊作者、美國賓州...
查看詳情
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由此決定細胞的狀態,影響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近年來人們發現,mRNA和其他RNA也存在類似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比如m6A(N6-methyladenos...
查看詳情
宿主細胞在面對病毒感染的時候,會表達一系列對抗病毒的蛋白,這些蛋白被稱為宿主限制因子。哺乳動物細胞編碼的限制因子,可以限制HIV-1和其他病毒的復制。不過,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往往不表達這樣的限制因子。人...
查看詳情
由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一些可改變細胞代謝的實驗性藥物也能夠在因相同基因發生改變而罹患癌癥的小鼠體內阻止腫瘤生長,延長小鼠的生存期。 發表在12月14日《癌細胞》(Cancer Cell)...
查看詳情
據估計,多達100萬的美國人患有炎癥性腸病(IBD),如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會導致輕微到嚴重的癥狀,最好的情況是治愈,但在最壞的情況下,可能導致危及生命的并發癥。異常的免疫反應主要是引發這些疾病與腸...
查看詳情
在美國,3000萬糖尿病患者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依靠每日注射胰島素,才能使血糖水平維持在健康的范圍內。科學家正在研究許多技術,通過增加人體自身的胰島素生產細胞——胰腺β細胞,幫助治療或可能治愈許...
查看詳情
許多嚴重的人類疾病都和蛋白質錯誤合成有關,為此細胞采用了一系列的質控機制,無義介導的mRNA降解(NMD)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某些疾病中,NMD反而對病情不利。冷泉港實驗室(CSHL)的研究人員為此開發了一個基...
查看詳情
作為全球一個主要的癌癥死亡原因,眾所周知結腸癌能抵抗治療。對此存在許多的原因,其中一個與結腸中一組持續存留的癌細胞有關,它們導致了癌癥復發。傳統的療法大多無法有效地對抗它們。 現在瑞士洛桑聯邦理...
查看詳情
幽靈并不是細胞生物學領域常見的研究課題。但科學家們最近發現,受損組織的“幽靈”負責將肌肉干細胞帶到受損位點。這項研究于十二月十日發表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 在機體受傷的之后,干細胞和前體細胞...
查看詳情
在測試一種新設計的抗老年癡呆癥的藥物時,研究人員發現它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可逆轉衰老對動物的影響。 這種新開發的抗老年癡呆癥的藥物——J147,可能具有一種更廣泛的作用,幫助逆轉這種疾病的一種最大...
查看詳情
長非編碼RNA(lncRNA)是長達兩百個核苷酸以上的轉錄本,絕大多數位于細胞核內。雖然lncRNA沒有編碼任何蛋白質,但它們在不同組織和發育階段的表達依然具有特異性,這說明lncRNA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在測序技...
查看詳情
最近,英國頂尖大學鄧迪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原子細節上,解析了一種對基因修復過程至關重要的酶——GEN1。 DNA修復在人類疾病(如癌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研究人員說,揭示這一過程中涉及到的關...
查看詳情
隨著這一年的即將結束,面對飛逝的時間,有些人不禁會思考起人生一個永恒的話題——生命和死亡:我們還有多少時間留給摯愛的親人,或者喜愛的寵物貓或狗。在這兩種情況下,都回到了同一個話題:沒有人是永生不老...
查看詳情
發布于12月11日《科學》(Science)雜志上的蛋白質復合物元素周期表,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來調查蛋白質可以在自然中建立的各種各樣的結構及預測可建造的全新結構。由Wellcome Trust基因科學園和劍橋大學研究人員...
查看詳情
美國加州Buck衰老研究所的Judith Campisi教授主要從事衰老學研究,她的研究揭示了細胞衰老的分子機制及其在人類衰老和癌癥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多篇研究成果和綜述發表在Cell、Nature, Science、PNAS、EMBO Jou...
查看詳情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動脈血管壁的慢性炎癥,與線粒體DNA(mtDNA)和人類抗菌肽LL-37有關。最近人們發現mtDNA能夠逃避自噬并引發炎癥,但還不清楚其中的具體機制。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
查看詳情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簡單性,將很快使任何生物(從最簡單的黏菌到章魚)的基因研究,變得像現在標準的實驗室動物(如線蟲、果蠅、青蛙和小鼠)那樣容易。 12月10日,在《Current Biology》雜志發表一項...
查看詳情
眾所周知,癌癥是很難治療的,因此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一直在尋求替代的治療方法。細菌是否能提供一種解決方案呢?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資料顯示,結直腸癌是美國第三大最常見的癌癥,它也恰好是一種很...
查看詳情
慢性肝臟損害最終會造成永不愈合的傷口。這種情況稱為纖維化,逐漸用更多的瘢痕組織,取代正常的肝細胞——解毒我們消耗的食物和液體,直到器官不再工作。 最近,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已經確定了一種藥...
查看詳情
分享的觀念是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的基本社會準則。通常,我們被告知要彼此平等地分享。分享這一概念也適用于細胞;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它們需要分享信息才能正確發揮功能。但就細胞來說,交換信息并不總是平等...
查看詳情
TET(ten-eleven translocation)蛋白是生物體內存在的一種α-酮戊二酸(α-KG)和Fe2+依賴的雙加氧酶,是DNA去甲基化過程中的一種重要的酶,對于維持干細胞的多能性有重要作用。多年來,科學家了解...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俄勒岡大學研究果蠅神經干細胞的科學家們發現,隨著干細胞的衰老,它們會經歷一種分子改變。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過程中,一種被表達的蛋白質可阻斷腫瘤的形成。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Current...
查看詳情
最近,科學家首次發現了“為什么在人類癌癥中CD73酶的缺失可促進腫瘤的發展”。 在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癥中心進行的子宮內膜癌研究,為CD73在腫瘤生長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關鍵的證據。CD73是生成腺苷的關...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