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03年法國科學家發現了當時已知世界上最大的病毒,并將其命名為Mimivirus,時隔十年,來自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的研究人員報道稱,他們發現了兩種比Mimivirus更大的病毒,這些病毒被命名為Pandoraviruses(...
查看詳情
近日,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淋巴細胞數量的調節機制上的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013年7月14日"Nature Immunology"期刊上。 由歐盟、比利時政府、澳大利亞國家健康和醫療研究委員會等機構資助的一...
查看詳情
來自廣東省人民醫院,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印尼及澳大利亞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Intercalated combin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erlotinib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tage non-sma...
查看詳情
來自Whitehe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蛋白質的生成與癌細胞賴以生存和增殖的一個高度保守的應激反應緊密相關。在小鼠癌癥模型中,靶向性治療抑制蛋白翻譯可以破壞這一生存反應,大大減慢腫瘤生長速度,并有可能使...
查看詳情
唐氏綜合癥患者攜帶著一條額外的21號染色體拷貝,造成了他們的全面發育延遲。根據發表在7月17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新研究,插入一個基因可以沉默掉這一額外的21號染色體。這一方法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找...
查看詳情
來自印第安那大學的科學家們成功地將小鼠胚胎干細胞轉化成了內耳重要結構。這一研究提供了關于感覺器官發育過程的一些新認識,并為建立實驗室疾病模型、藥物發現以及針對聽力喪失和平衡障礙開發潛在療法創造了條...
查看詳情
來自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人員,與BC癌癥研究中心的同事展開合作,發現了一種殺死癌細胞的新方法。在近期發表于《細胞》(Cell)雜志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證實不同于放療等傳統療法,這一有潛力的癌癥新療...
查看詳情
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擁有相同的DNA拷貝,然而不同的細胞卻做著不一樣的事情;例如,一些細胞行使的是腦細胞的職責,而另一些則形成肌肉組織。相同的DNA,為何會導致發生不同的事情?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們宣布在該...
查看詳情
真的存在學霸基因嗎?全基因組關聯研究發現了一些與學業成就有關的遺傳變異(genetic variants),不過這些突變每一個單獨發揮的影響力都非常有限。 一項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查看詳情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與德國的合作者們一起,開發出了一種在多細胞環境中鑒別胞內蛋白及分泌蛋白來源細胞的新方法。該研究在線發布在6月30日的《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志上。 多...
查看詳情
寄生蟲必須走一條折中路線。如果太弱,它們將不能復制或從人體取食。如果太具侵略性,它會存在殺死你(它們唯一的家)的風險。 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薄弱的老鼠體內的瘧原蟲會更具侵略性,能更進一步危害缺乏...
查看詳情
最近《自然—免疫學》報道了一種實現免疫應答在小鼠皮膚中可控的重要機制。這項研究結果為解決諸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之類的嚴重抗藥性細菌對皮膚的感染問題提供了新選擇。 SandipDatta等人檢查...
查看詳情
據報道,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科學家展示了一種新技術,可通過磁共振成像來掃描葡萄糖的攝取量,從而檢測癌癥。這項突破有望提供一種更加安全、簡單的手段,用以替代標準的放射性技術,并幫助醫生獲得更為詳細的腫...
查看詳情
近日,北京林業大學計算生物學中心研究人員將生物形狀幾何分析方法與基因功能作圖理論相結合,成功推導出一批影響生物形狀變異的基因定位新模型。該成果的兩篇論文日前發表于《生物信息學》和《遺傳學》。 ...
查看詳情
兩名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患者在接受干細胞移植治療其血液癌癥淋巴瘤后可能已被治愈。7月3日,他們的醫生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的國際艾滋病協會會議上宣布了這一消息。 其中一位患者于3年前接受干細胞移植以取代...
查看詳情
胰腺癌是最致命及難治的癌癥類型,5年生存率僅為6%,被稱之為“癌中之王”。由于常規和靶向性治療無法有效治療這種癌癥,且耐藥問題日益加重,開發新的療法顯得尤為迫切。 此前人們一直認為,藥物無法很好地穿...
查看詳情
來自慕尼黑工業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特定類型腸癌發生的遺傳過程。利用這一知識,他們鑒別出了可以靶向這些基因的癌癥藥物。研究發現為基于個體遺傳譜開發出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機遇。相關論文發表在7月8日的...
查看詳情
硫化氫(hydrogen sulfide)是一種具有“臭雞蛋樣”氣味的、刺激性和窒息性無色氣體。過去的研究證實這種氣體具有神經毒性作用,低濃度接觸會對呼吸道和眼產生局部刺激,高濃度是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和窒息狀...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發現,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和幼年型粒-單核細胞白血病這兩種血液疾病的惡化都與基因SETBP1發生變異有關。這一發現有助于提早制定治療方案,比如在發現基因出現變異的階段就進行骨髓移植。 骨髓...
查看詳情
來自中科院生化與細胞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yloidogenic Core Region of TDP-43 Protein Initiates Its Aggregation and Cytoplasmic Inclusion”的文...
查看詳情
來自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采用核磁共振成像(MRI)顯示糖消耗的癌癥檢測新技術。這一突破性成果有可能為我們提供一種可替代標準放射性技術的,更安全、更簡單的診斷方法,使得放射科醫生能...
查看詳情
人類的蛋白質編碼基因總共有2萬多個,僅占人類全基因組序列的1%。而包括基因、遺傳垃圾和其他序列在內的全部DNA序列都卷曲折疊在我們每個細胞的細胞核中。那么當一個蛋白質或RNA分子在搜索遺傳物質時是如何定位靶...
查看詳情
來自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乳腺癌細胞中癌蛋白HBXIP核轉運依賴于HBXIP與c-Fos相互作用以及兩個蛋白磷酸化。研究論文發表在6月28日的《生物化學雜志》(JBC)上。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葉麗...
查看詳情
Hepatology:c-Myc-MicroRNA功能反饋循環通路影響肝癌形成
武漢大學研究者新發現了一種miRNA參與的Myc反饋循環調控通路,可促進肝癌發展的進程。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期的《Hepatology》雜志上。 肝癌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據統計,全國每年新發肝癌患者約六十萬。...
查看詳情
英國衛生部7月5日說,國家醫療服務系統將推廣一項基因測序計劃,優先為癌癥、罕見病和傳染病患者進行基因測序,以更好地提供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英國衛生大臣杰里米·亨特5日說,這一項目將由衛生部下屬機...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