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如果高中時你沒理解“個體發育重演種系發生”,現在也用不著去補課了。因為生物學家們已經不再認為,生物的胚胎發育是在重演其進化史。不過,胚胎依然是探索進化歷程的一個重要窗口。九月十四日Nature雜志上發...
查看詳情
根據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教條(又稱中心法則),遺傳信息是從DNA傳遞給RNA,再從RNA傳遞給蛋白質,其為活體生物中遺傳信息的解碼和翻譯提供了一種簡單的解釋。 當然在現實中,這一過程比近60年前DNA雙螺旋結構的...
查看詳情
當稱作為Ral的蛋白活化之時,它會在胰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膀胱癌等幾種人類癌癥中驅動腫瘤生長和轉移。不幸的是,當前還沒有可以阻斷Ral活性的藥物。發表在9月14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項研...
查看詳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為主要特征的病理綜合征,包括單純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變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肝硬化。肝活檢的創傷性,使NA...
查看詳情
在腫瘤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表面會出現糖類化合物(glycans)修飾,科學家們發現這種修飾與正常細胞上發現的修飾并不相同。近期來自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報道稱,這些癌細胞糖鏈頂端的唾液酸能...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科技大學、密西根大學和中山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叫做microRNA100 (miR-100)的小RNA分子抑制了乳腺癌干細胞樣細胞(cancer stem-like cells ,CSC)的自我更新及乳腺腫瘤形成。研究結果發...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開發的一種高科技方法,可以在未知病原體的情況下,清除體內的感染。 Wyss生物啟發工程研究所(Wyss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ly Inspired Engineering)的研究團隊從脾臟獲得靈感,構建了能夠...
查看詳情
在Helen McNeill博士的領導下,來自Lunenfeld-Tanenbaum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令人興奮的、且不同尋常的生化聯系。他們的研究發現對于線粒體相關疾病具有重要的意義,線粒體是我們的細胞內能量生成的主要...
查看詳情
最近,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Skaggs藥學和制藥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hiPSCs),發現來自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神經元可分泌更高數量的三種神經遞質,這三種神經遞質與一系列精神疾病有廣泛關...
查看詳情
之后國內的研究人員發現FMRP這種在大腦和睪丸中高度表達,并且與大腦發育及突觸可塑性(synaptic plasticity)中起作用的FMR1基因表達蛋白與小鼠大腦和睪丸中一種細胞核mRNA輸出蛋白——NXF2相互作用。 研究...
查看詳情
來自英國Babraham研究所的科學家,與劍橋干細胞研究所和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的同事們在9月11日的《細胞》(Cell)雜志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這為研究人員能夠生成基礎狀態的、初始態(naïve)人類...
查看詳情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科學家們發現,我們體內生活的細菌可以生產大量的藥用分子,為新藥開發提供了異常豐富的資源。這項研究發表在九月十一日的Cell雜志上。 人體內共生的微生物能夠生產天然藥物,這些藥物對...
查看詳情
活細胞就像一個小型的工廠,負責生成超過2.5萬種具有非常特異性的三維形狀的不同蛋白質。就像一條不堪重負的流水線會出錯那樣,壓力狀態下的細胞最終會生成未折疊或錯誤折疊的畸形蛋白質。 現在來自杜克大學...
查看詳情
對于同種病原體,為何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不同的應答反應呢?來自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院,加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近期完成了三百多個健康個體T細胞表達分析研究,從中找到了一些特殊的作用模式,...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圣裘德兒童研究醫院進行的一項多機構研究表明,在患有最常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年輕人當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為一種預后不良的高危亞型,這種白血病亞型的患者,可能從廣泛用于其他成年人...
查看詳情

最近,美國洛杉磯Cedars-Sinai心臟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將鑲嵌有抗體的鐵納米粒子注入到血液中,來治療心臟病引起的心肌損傷。該復合納米粒子可使人體自身干細胞精確地定位于受損的心肌。 這項研究主要集中在實...
查看詳情
北京大學生物動態光學成像中心黃巖誼課題組與湯富酬課題組合作,發展了一種基于微流控芯片的微量細胞樣品處理與核酸俘獲方法,成功實現了針對1000個細胞的染色質免疫沉淀測序(ChIP-Seq),大幅減少了這類實驗...
查看詳情
近年來,micro RNA(miRNA)成為了對抗癌癥的關鍵,人們在癌癥模型和臨床試驗中對這些分子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一項新研究表明,兩種miRNA結合起來治療(let-7和miR-34)能夠在非小細胞肺癌的動物模型中更好...
查看詳情
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在基因組中尋找與癌癥有關的遺傳學改變。在此基礎上,人們對癌癥的理解以及癌癥治療都取得了巨大的進展。 這類研究大多關注基因組的編碼區域,但這一區域只占到人類DNA的2%,應該還有大量...
查看詳情
病原菌能夠對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這對全球人類健康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最近,科學家發現,這些微小的“敵人”可能比我們預想的還要狡猾,它們經受壓力時會使用隱藏的遺傳變化促進快速演化,并以以往所認為...
查看詳情
9月10日消息,今日上午2014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2014深圳國際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以及第九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會展中心正式開幕,主題演講由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杰克•紹斯塔克(Jack Will...
查看詳情
在許多癌癥中,癌細胞的擴散才是最致命的威脅。人們往往可以通過手術、藥物、化療或者放療成功治療原發瘤,然而一旦癌癥擴散到機體的其他器官就很難再進行遏制。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阻斷癌細胞的轉移途徑,但目前...
查看詳情
干細胞是能夠成為機體任何細胞類型的未分化細胞。在體外培養人多能干細胞時,培養基里添加的化學因子和蛋白會對這些細胞產生重要的影響。人們利用不同的添加物組合,將細胞誘導成為特定類型的細胞。 那么,不...
查看詳情
最好的防御是來次漂亮的進攻,尤其是談到免疫系統的時候。應對感染的“軍隊”被分成兩個“中隊”,而且,直到最近,似乎這兩者都是獨立的,沒有太多的相互作用。 最近在《Nature Immunology》發表的一項研究...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