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波蘭弗羅茨瓦夫醫學大學的研究人員2011年12月8日披露說,由于鹿茸是哺乳動物生長最快的器官之一,好奇心驅使他們決定尋覓鹿茸干細胞的奧秘。經過立項6年的悉心研究,他們終于成功地發現了鹿茸干細胞的特性,并把...
查看詳情
許多人會因事故或傷害而神經受損,他們不僅會飽受疼痛折磨,還會因肌肉麻痹而逐漸癱瘓,難以恢復。最新發表在《神經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稱,在魚油中發現的Omega-3脂肪酸不僅能夠有效保護神經防其受損,且具有...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1月11日說,他們首次發現與一種遺傳性前列腺癌相關的基因突變。這燃起了有朝一日提高該病早期診斷率的新希望。 研究人員說,這一突變看起來只出現在一小部分前列腺癌患者當中,但遺傳了這一突變的...
查看詳情
來自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大腸桿菌Hfq六聚體在與小RNA DsrA結合過程中協同作用的新模式。相關研究論文“Cooperation of Escherichia coli Hfq hexamers in DsrA bind...
查看詳情
題目:人轉化生長因子β3 基因轉染KLD-12 自組裝納米肽纖維支架三維培養前軟骨干細胞 雜志: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 SCI: 0.603 產品:轉化生長因子β3(TGF-β3) ELISA試劑盒
查看詳情
題目: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放療科, 廣西南寧530007 雜志: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SCI: 0.586 產品:豬ROS酶聯免疫分析試劑盒
查看詳情

在生物學中,生長和運動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生物體影響生長和運動的進程,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以謝爾吉-利伯特為首的一些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生命的長短也同樣受到氣味的控制。 德國《世界報...
查看詳情
據英國媒體報道,17歲華裔女孩安吉拉·張發現了一種可能治療癌癥的方法。 這個治療方法的核心是將治療癌癥的藥混成一高分子化合物,然后將之附著在納米顆粒上。這些納米顆粒將牢牢附在癌細胞上,通過磁共...
查看詳情
當人們對甲流疫苗發出質疑,其是否會導致嗜睡,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韓芳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及時給出了讓人安心的答案,發作性睡病的發病存在季節性變化,與接種H1N1甲型流感疫苗無關。這一結果,推翻了2009年至2010年...
查看詳情
美國科學家破解了運動與健康的關系 “鍛煉藥片”成為可能。 任何能靠體育鍛煉預防或治療的疾病,都將可能通過服用“鍛煉藥片”解決。 ——施皮格爾曼教授 不少人明明知道久坐不動對身體健康不利,但就是懶...
查看詳情
大麻是可導致精神恍惚的毒品原料植物,早有研究顯示長期吸食大麻可導致精神疾病。英國一項最新研究卻顯示,大麻中兩種主要成分對大腦的影響互相克制,其中一種成分可以導致精神病,而另一種成分或許可用于治療精...
查看詳情
在2011年12月召開的第五次國際艾滋病治療頑固問題研討會(Fif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HIV Persistence During Therapy)上,與會的專家經過連續三天的討論,對于機體難于清除HIV病毒的原因獲得了新...
查看詳情
《Nature Methods》盤點2011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導的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術。 除了基因組編輯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西班牙基因組調控中心分化及癌癥研究小組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胚胎干細胞分化和腫瘤形成過程中特異性多梳家族蛋白(Polycomb group proteins,PcGs)表達改變調控了多梳復合物的功能,由此獲得了創新...
查看詳情
常言道什么人交什么樣的朋友,就是說從交往的朋友中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性,同樣對于從來不“單獨行動”的蛋白而言,這句話也適用,因此科學家們常利用這種相互作用關系識別新蛋白的功能。 近年來隨著蛋白研究技...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5日報道,美國近日誕生了首例轉基因猴,它們的基因來自六個不同的胚胎。 到目前為止,嚙齒類動物都是培育轉基因動物的首選,因為用靈長類進行試驗太過復雜。但是美國俄勒岡州科學家的實...
查看詳情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常服阿司匹林可能弊大于利,雖能使心臟病或中風發作幾率降低10%,但可能使腦部或胃部出血風險增加三分之一。 醫學界對阿司匹林是否有助預防心臟病爭議不斷。研究人員建議,治療中是否使用阿...
查看詳情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1月8日發布Iga腎病重要研究成果——對亞洲受試者的研究中發現了Iga腎病新的易感基因。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腎內科余學清教授帶領科研團隊聯合國內二十多家醫院和研究機構,并與新加坡專家...
查看詳情
人們常說,“眼淚是女人的武器”,它像把刀子,直插你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傳統認為,眼淚被認為是人類用來增強個體間社會紐帶和引起關愛的一種方式,其效果應該是通過視覺實現的。 不過《科學》雜志上的研究...
查看詳情
自從顯微鏡被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致力于改進這一技術用于顯示更小的細胞結構以深入了解人類細胞、細菌和病毒的內部機制。如今來自國立衛生研究員(NIH)下屬關節炎、肌肉骨骼肌皮膚疾病國家研究院(NIAMS)的...
查看詳情

據臺灣媒體報道,由臺灣育生中醫診所院長李政育中醫師主持,協調三軍總醫院腦血管神經科主任張成富博士、宜蘭大學陳怡伶博士、中醫師何秀琴博士,共同進行研發“誘導腦神經細胞增生之醫藥組成物,其醫藥萃取物及...
查看詳情
用彼此聽得懂的語言交談溝通,能讓人們達成共識一致行動,在微生物界也是如此。最近,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研究人員掌握了一種細胞之間的“交談”方式,不僅能精確控制細菌產出化學產品,也能更有效地控制生物膜的形...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