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外顯子測序技術發現了原發性厚皮性骨膜病的又一個致病元兇基因SLCO2A1。在此之前,這種罕見骨病的發病原因被證實只有一個...
查看詳情
《Nature Methods》盤點2011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導的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術。 除了進一步編輯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
查看詳情
據《自然》雜志網站近日報道,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領導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一種普通的抗癌藥物能打開小鼠腦中處于休眠狀態的父方等位基因UBE3A,為治療天使人綜合征及其他神經基因紊亂疾病帶來了希望。新研...
查看詳情
亞磺酰化是一種蛋白質化學修飾。在12月在線出版的《自然—化學生物學》期刊上,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可檢查細胞中單個蛋白質亞磺酰化的工具。 EGFR是一種受體酪氨酸激酶,在細胞外信號的作用下能激活生長促進通道...
查看詳情
《自然》雜志子刊《自然—方法學》在最新一期推出了2011年度研究方法專刊,評選出了本年度研究方法——基因組編輯核酸酶(Gene-editing nucleases)。專刊包括社論、新聞特寫、評論、視頻等內容;同時,還評出其...
查看詳情
挪威研究人員發現,接受學校教育時間長短對成年初期智商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在學校多讀一年書,智商測評可能提高近4分。 不過,研究人員并不清楚這一結果是否適用于所有人。 智商對比 挪威統計局研究人...
查看詳情
據報道,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物理學家尹賢錫(音譯)和馬爾特·加瑟通過對腎臟細胞的基因改造,使其能夠發射激光。 專家稱,制造出人體激光有三個必備部件:最初產生光能量的激勵源,聚集光束的光學共振腔...
查看詳情
老年腦老化是老人中常見的慢性腦病。伴隨衰老過程,老年人腦體積縮小、重量減輕、腦細胞數量減少,引起記憶力、判斷力和思考能力退化。美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如果老年人體內維生素C、D、E、B族維生素和歐米茄-3...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通過動物實驗,發現了漸凍癥的發病機制,這將有助于開發出針對這種疑難病癥的有效療法。 日本九州大學和慶應大學科研人員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發布報告說,他們在小鼠實驗中發現,漸凍癥是由于脊...
查看詳情
有些人特別招蚊子,有些人不容易被蚊子叮咬。荷蘭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差異可能與皮膚表面細菌有關,細菌種類少更吸引蚊子,種類多則吸引力較低。 選氣味 荷蘭瓦赫寧恩大學尼爾斯-費爾許爾斯特帶領的研究小組發...
查看詳情
近期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果蠅中發現來自兩種不同的細胞的雙重信號對維持造血祖細胞平衡起至關重要的作用。果蠅通過這兩種信號的互作確保生成適當數量的血液祖細胞來維持正常的血液供應。相關研究...
查看詳情
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2011年12月31日因醫治無效死亡。深圳疾控中心對死亡病例樣本進行病毒測序,結果顯示,此例病毒與香港2011年禽流感死亡的野鳥病毒基因接近,與家禽較遠。但目前仍不能確定這名患者感...
查看詳情
深圳一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患者前日(12月31日)因醫治無效死亡。昨晚約9時,深圳市疾控中心通報確定患者感染毒株,屬2.3.2.1亞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受體依然為禽類受體,依舊不能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廣大...
查看詳情
每年年底,Science雜志都會按慣例評選出十大科學進展。上周Science雜志公布了該刊評選出的2011年度十大科學進展,其中名列第一位的是生物學方面的成果:HIV臨床試驗,其它生物學相關的包括:人類起源之謎,光合蛋...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成功解讀了有“活化石”之稱的腔棘魚的全部染色體組,由此發現腔棘魚具有與哺乳類和爬蟲類等陸地動物相同類型的基因,屬于魚類進化到陸地動物的中間類型。這一發現有助于弄清動物由海洋向陸地進...
查看詳情
在子宮里的時間對胎兒的大腦發育至關重要,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在懷孕期間,媽媽的大腦也會發生改變——這些變化或許會讓女性更能勝任媽媽的角色。 但12月號的《最新心理科學指南》雜志公布的一份評估報告認為...
查看詳情
《Nature Methods》盤點2011年度技術,選出了最受關注的技術成果:人工核酸酶介導的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 with engineered nucleases)技術。 除了基因組編輯以外,《Nature Methods》也整理出了...
查看詳情

據報道,香水是每個女人最愛的產品,瑞士一項研究發現,女性對于香水味道的喜好,都會受到一組名為MHC的基因調控,該基因也決定了每個人會受到哪一種異性的氣味所吸引。 據報道,瑞士聯邦技術研究所日前對116名...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新型的捕獲技術(tether conformation capture ,TCC)定位了細胞核內DNA之間的互作位點,結合尖端的計算機運算方法成功構建出了第一個人類基因組三維(3D)圖譜...
查看詳情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國伯明翰阿拉巴馬大學的研究人員尼古拉斯•貝博瑞,在12月6日于美國舉行的細胞生物學年會上發表報告,稱脊椎動物身上的初生纖毛具有促卵泡激素,這種激素可以抑制一種增進食欲的蛋白質,...
查看詳情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防護中心總監曾浩輝28日說,就早前一名67歲男子確診“退伍軍人癥”個案,中心在其新政府總部辦公室私人洗手間的水龍頭取得的4個水樣本中,初步發現“退伍軍人癥”病菌。該名男子現時在醫院...
查看詳情
由愛爾蘭都柏林大學(Trinity College Dublin)的實驗免疫學教授Kingston Mills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通過操縱機體免疫反應來治療惡性腫瘤的新方法。目前他們已將這一發現申請專利,并基于該方法開展了...
查看詳情
英國研究人員最新開發出一種非常微小的納米細胞探測器,它可以放入細胞內部,監測細胞是否正常發揮生理功能。這種探測器可用于幫助診斷疾病和測試藥物效果。 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學術刊物《ACS納...
查看詳情
據報道,德國馬普研究院神經生物學研究所和一個國際小組,合作開發出一種研究神經組織再生結構的新方法,不僅能檢查完整組織中的單個神經細胞,還能描繪出它的三維圖像。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日的《自然·醫學》雜志...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