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由衛生部主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與二十一世紀聯合創新(北京)醫藥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中國醫藥科學》雜志日前在北京創刊。作為第一份主要面對海峽兩岸醫藥衛生科研工作者的半月醫藥衛生刊物,該雜志...
查看詳情
昨天,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教授河岡義裕領導的科研小組在美國醫學雜志上發表文章稱,因治療流感而被廣泛使用的藥物“達菲”與另一種藥物“瑞樂沙(又稱樂感清)”相比,更容易讓兒童患者產生抗藥性病毒。 據...
查看詳情
松下與比利時IMEC在“IEDM 2010”上公開了兩公司正在共同開發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檢測芯片開發成果。SNP檢測芯片能夠以數μl(微升)的血液為檢測對象,對SNP等遺傳基因信息進行全自動...
查看詳情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9日報道,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與三分之一以上腎癌相關的缺陷基因,該項發現被譽為腎癌研究20年來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腎癌的發展機理,并開發出新的治療手段和早期診斷...
查看詳情
近期,英國研究人員培育出了轉基因雞,它們在感染禽流感病毒后不會對外傳播。如同美國人關注聯邦監管機構將如何處理轉基因鮭魚事件一樣,轉基因雞的出現將更具爭議性。 對此,轉基因雞的首要研究者...
查看詳情
近日科學家發現,土撥鼠(prairie dog)除了有自己的語言以外,字匯至少高達100個單字,還可以警告同伴“敵人來了!”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北亞歷桑那大學(Northern Arizon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指出,...
查看詳情
美國科學家首創將思想植入猴腦 "盜夢空間"成真
電影《盜夢空間》描述將思想植入人腦的技術,原來現實中不但可行,甚至可能比電影情節更尖端。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美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將思想植入猴子的腦袋,讓猴子“學懂”解讀人類訊息。若技術發展成熟,將...
查看詳情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緬因大學的研究生最近發現了美洲最古老馴養犬的骨骼化石,距今約9400年。 研究人員發現,大約10000年前,狗作為人類最好的朋友不僅為人類提供了保護和陪伴,偶爾也充當了他們的食物。 緬...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新發現一種能夠抑制大腸癌向肝臟和肺轉移的基因,這項成果可能有助于開發抑制大腸癌轉移的藥物,相關論文發表在19日的美國科學雜志《癌細胞》網絡版上。 在日本的癌癥患者中,因大腸癌死亡的...
查看詳情
黑素瘤是一種難以治療的皮膚癌,近來熱映的電影《非誠勿擾2》中一名角色因患黑素瘤而死亡的情節讓人印象深刻。不過,英國研究人員日前表示,他們在治療黑素瘤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可以用一種藥物延長部分黑素...
查看詳情
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研究員連同海外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對抗腎癌的戰役中再下一城:他們成功從腎癌病人身上確認出又一個最常變異的基因,這項研究發現有助研究員進一步了解腎癌致病機制,可為他們提供更多線索改...
查看詳情
法新社19日援引日本東京國家癌癥中心的話報道,這一癌癥研究中心和日本醫療設備制造商“癌癥情報看護系統”打算在今后三年內開始研究“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用以治療癌癥。 按照日本研究人員說...
查看詳情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艾滋病病毒感染人群患中風概率可能是普通人群的3倍。 美國《神經病學》雜志援引這份研究結果報道,所有生活在美國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67%有因患中風入院的經歷。 研究人員調...
查看詳情
MRSA為金黃色葡萄球菌的高耐抗生素型,每年僅在美國就導致二萬人死亡。雖然有一小部分的抗生素能夠對抗MRSA,但該細菌時刻進化、耐藥菌株不斷出現。 紐約羅徹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Edward Schwartz 及其同事已...
查看詳情
來自英國國立醫學研究所,美國紐約大學,哈佛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常見桿菌的不同以往的免疫逃逸(immune evasion)方式,這種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的方式帶給了科學家們新的思路。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
查看詳情
日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杜立林實驗室在國際著名學術雜志《核酸研究》(Nucleic Acid Research)在線發表了題為《A piggyBac transposon-based mutagenesis system for the fission yeast Schizosacc...
查看詳情
據每日科學網1月17日報道,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是葡萄球菌中的一種特殊菌種,由于它超強的抗藥性也被稱為“超級病菌”。在1月16日加利福尼亞長島召開的整形外科研究協會(ORS)年會上,美國羅切斯...
查看詳情
根據一項研究綜合分析,經常飲酒尤其是重度飲酒者可能比滴酒不沾者更易罹患心房纖維性顫動。 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一種心律失常,本身不會危及性命,但容易引發中風。 日本筑波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Sator...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開發出了能測量細胞間黏合力的技術,利用這一技術將有助于了解癌細胞的轉移機制,檢測人工培育的組織細胞是否正常黏合在一起。 奈良尖端科學技術研究生院和近畿大學的研究小組,日前在新一期美...
查看詳情
據一項在移植了人類免疫系統的小鼠中開展的新的研究報道,新型的基于RNA的分子可以搜尋并侵襲感染了HIV的細胞,同時又可避開侵襲健康的免疫細胞。這些發現指出了一條替代的治療方法來治療對標準療法不起反應的HIV...
查看詳情
日本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葡萄球菌擁有抑制自身毒素和活性的基因,以達到和宿主長期共存的目的。這一新發現將有助于研發針對這種“超級細菌”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據日本《朝日新聞》17日報道,東京大學教...
查看詳情
中國醫學專家在世界上首次研究發現肝癌轉移基因存在于原發瘤,并找到預測肝癌轉移新手段。該項研究成果解決了困擾國際醫學界多年的難題 ,將為肝癌轉移防治提供預測指標和防治靶點。 上海中山醫院肝研...
查看詳情
美國耶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幾種不同的大腦發育異常病癥是由同一個單基因突變引起。研究者利用一種新的基因分析技術: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發現了該基因突變。 “這將改變我們研究單基因病的方法。”美國康涅狄格...
查看詳情
隨著新一代測序方法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科學家開始利用這一方便快捷的技術進行深層次研究工作,并陸續獲得了許多重要的成果。 來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下屬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Louis M. Staudt教授是一位從...
查看詳情
由于缺少移植器官,目前,慢性肝病患者得不到足夠的治療。不過,來自于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的肝細胞今后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柏林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將來自iPSc和來自胚胎干細胞(ESc)的肝細...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