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新文章:讓癌癥治療更高效
日期:2014-07-28 09:08:18
來自英國Barts癌癥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靶向血管中的一種分子可讓癌癥治療更為有效,這項研究發表在今天的《自然》(Nature)雜志上。
局部黏著斑激酶(FAK)是一種非受體酪氨酸激酶,參與細胞的遷移和增殖等活動。以往的研究證實在多種腫瘤組織和細胞系中存在FAK高表達現象,提示FAK可能是腫瘤治療的一個有效靶點。
化療和放療是通過破壞DNA來殺死癌細胞。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Barts癌癥研究所的這一研究小組發現,在化療或放療后FAK分子向機體發送了自我修復的信號。當研究人員除去黑色素瘤或肺癌模型中生長血管的FAK時,化療和放療都能更為有效地殺傷腫瘤。
研究人員還研究了來自淋巴瘤患者的樣本。發現血管中FAK低水平的腫瘤,在治療后越是可能獲得完全緩解。這表明,開發出一些藥物來除去癌癥血管中的FAK有可能增強癌癥治療,并阻止癌癥復發。
論文的主要作者、Barts癌癥研究所的Bernardo Tavora博士說:“這項工作表明,癌癥治療的敏感性與我們的機體自身錯誤地設法保護癌癥免于放療和化療引起的細胞殺傷效應有關。”
“盡管從血管中除去FAK不能破壞癌癥本身,但它可以消除癌癥利用來保護自身對抗治療的障礙。”
血管壁上的細胞會向腫瘤發送稱作為細胞因子的化學信號,幫助它們抵抗DNA損傷獲得修復。研究人員證實這一過程需要FAK,沒有FAK不會傳送這些信號,這會使得腫瘤對DNA損傷治療更加的敏感。
英國癌癥研究所科學媒體部主管Kat Arney博士說:“這一令人興奮的研究有可能闡明血管中的健康細胞是如何對抗癌癥治療的。這項研究雖是在小鼠身上完成,但它給我們帶來了真正的希望可以增強癌癥藥物的療效,使得癌癥對我們已有的藥物敏感。”
上一篇: Cell揭示HIV廣泛中和抗體形成機制
下一篇: Nature重要發現:“轉瞬即逝”的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