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破解遺傳性缺失之謎
日期:2013-02-27 09:03:27
盡管無數科研人員在經年累月地進行研究,但人們還是未能找到許多人類疾病和特征背后的遺傳因素,例如身高等家族特征和二型糖尿病患病風險。這一現象被稱為“遺傳性缺失”(missing heritability)。
然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至少對于酵母來說“遺傳性缺失”可能并不存在,文章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第一作者是普林斯頓的研究生Joshua Bloom。他們將酵母作為研究遺傳性缺失的模型,并由此提出人類中的遺傳性缺失現象可能只是受到研究工具的限制,用對了研究方法就可以避免這個問題。
“我們不認為這其中存在著根本性的障礙,”普林斯頓大學基因組學教授Leonid Kruglyak說。“相反,只要使用正確的方法,我們就能夠在人類中檢測到上述遺傳性?!?/SPAN>
父母遺傳給后代的基因,不僅決定了后代的眼睛顏色也決定了他的患病風險。舉例來說,人類基因組中許多位點的DNA突變都對身高有所影響。人們已經發現了約180個與身高相關的突變位點,這些突變共同影響著人的高矮程度。不過,這些突變的影響只占身高遺傳性的13%。
對于二型糖尿病來說也是如此:人們已經發現了約40個與患病風險有關的突變位點,但這些影響只占總體遺傳性的10%。揭開二型糖尿病、Crohn病和精神分裂癥中遺傳性缺失的奧秘,將有助于及時采取相應的預防和治療措施。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測序檢測了酵母的DNA突變,并將這些突變與親本遺傳下來的特性進行比對。研究顯示,酵母中的DNA突變幾乎代表了所有的遺傳特性,說明酵母中基本不存在遺傳性缺失現象。
研究人員采用了兩種酵母,一個是實驗室常用酵母,一個是釀酒酵母。酵母通常進行無性繁殖,但在特定條件下當食物匱乏時,酵母也可以通過交配產生后代,此時兩個親本分別將一半遺傳物質傳給后代。
研究人員先測序了兩個酵母親本的基因組,然后對其1008個后代進行了DNA突變檢測。酵母親本遺傳給后代的是,在各種條件下的生存能力。因此,研究人員測試了酵母親本和后代在多種環境下的生存能力,包括不同溫度、酸性、養分、抗生素、金屬化合物和咖啡因等藥物。他們在此基礎上分析DNA突變遺傳與酵母生長能力的關系,發現這些DNA突變幾乎決定了后代的所有適應性。
盡管研究在酵母中獲得了成功,但尋找人類中缺失的遺傳性更為復雜,Kruglyak說。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是目前研究疾病相關DNA突變的主要手段,這一技術難以檢測基因間相互作用和環境因素(如營養),但這些因素都可能對遺傳性產生影響。此外,一些影響大的罕見基因也可能在GWAS研究中被忽略。
研究人員向人們展示,正確的研究方法可以找到缺失的遺傳性,這正是該研究的價值所在。Kruglyak認為,與其像現在這樣在大量人群中進行GWAS研究,還不如主要針對大型家族進行分析。大型家族研究的優勢在于,家族成員共有的基因突變更為普遍,也就更容易檢測到。不過這樣檢測到的基因突變,可能在人群中并不常見。
上一篇: Science子刊:細胞生長的開關
下一篇: 轉錄組研究:從芯片到RNA-Se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