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癌癥侵襲、復發與蛋白
日期:2012-08-29 07:56:26
Johns Hopkins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一項旨在分析前列腺癌細胞生長和侵襲性機制的研究,發現一種特殊蛋白的減少與前列腺癌的侵襲性有關,并且是癌癥復發的危險信號。該文章發表在八月二十七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志上。
美國癌癥協會的調查顯示,在美國今年約有240,000人被診斷為前列腺癌,其中大多數年齡都超過65歲。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中第二大致命癌癥,今年美國約有28,000人死于這一疾病。然而這種疾病的侵襲性差異很大,低級別的前列腺癌并無大礙,但高級別的前列腺癌死亡率很高。高級別前列腺癌患者的差異也很大,超過65%的患者在初次治療后會發生癌癥復發。識別面臨癌癥復發風險的患者,闡明引起癌癥復發的分子機制是非常很重要的。
Johns Hopkins大學的研究者們針對SPARC(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家族中的SPARCL1基因進行了研究。在胚胎的前列腺發育中該基因對于細胞遷移非常重要,而在前列腺癌發展過程中該基因又會重新活躍起來。研究發現,在前列腺發育和再生中,SPARC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家族的Sparcl1表達量下調。而在前列腺癌中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在高級別侵襲性前列腺癌中SPARCL1的表達量降低。一般來說,良性和惡性前列腺癌細胞都會表達高水平的SPARCL1基因,當癌細胞開始轉移時這一基因的表達水平會降低。該研究團隊將SPARCL1基因表達量的下調與前列腺癌的侵襲性關聯起來。
進一步研究顯示,SPARCL的表達下降通過Ras同源基因家族中的RHOC起作用,提高了前列腺癌的轉移和侵襲性。研究人員結合了臨床病理學參數對治療后前列腺癌的復發進行了預測,證明SPARCL1表達下降是獨立預示疾病發展的重要指標。研究人員還發現,在許多其他疾病中SPARCL1基因也能夠作為預測腫瘤復發的標志,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舌癌、肺癌、皮膚癌和卵巢癌等。
“我們的發現不僅可以使醫生識別哪些患者手術后面臨著癌癥復發的風險,也為癌癥治療提供了潛在的新選擇,”Johns Hopkins大學醫學院的泌尿學、腫瘤學和病理學副教授Edward Schaeffer博士說。
文章總結道,SPARCL1是潛在的細胞遷移/侵襲調節子,并且其表達量的減少與前列腺癌復發有關。“我們的研究有助于識別癌癥復發風險高的患者,而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開發新的治療手段阻止癌癥復發。”Schaeffer說。
目前,該研究團隊正在解碼SPARCL1基因的調控機制,嘗試通過治療手段使SPARCL1回到正常水平,以期防止患者癌癥復發。文章第一作者Paula Hurley博士也在進一步尋找預示著致死性前列腺癌且與癌轉移有關的新基因。
上一篇: Nature子刊:開啟阻斷腫瘤的關鍵酶
下一篇: Nature熱點:酒精讓干細胞很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