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癌癥干細胞綜述:癌干復雜性
日期:2012-06-29 09:03:28
來自澳大利亞Walter-Eliza Hall研究所的Jane E. Visvader教授主要從事癌癥干細胞,干細胞移植等研究領域,近期她與另外一位學者發表了題為“Cancer Stem Cells: Current Status and Evolving Complexities”的綜述文章,介紹癌癥干細胞的研究進展,以及不斷發展的復雜性。
癌干細胞是指具有干細胞性質的癌細胞,有“自我復制”以及“多細胞分化”等能力。這類細胞被認為有形成腫瘤乃至發展成癌癥的潛力。
癌癥干細胞CSC模型已經成為了多種癌癥類型表型和功能異質性的一種細胞機制。但是近期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復雜性和新的挑戰——患者中的CSC表型存在極大的差異;腫瘤也許具有多種表型,或者遺傳型不同的CSCs;轉移性CSCs能由原初CSCs發展而來,除此之外,還有研究人員發現腫瘤細胞能發生可逆的表觀改變。
雖然CSC的概念在特定情況下具有臨床相關性,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必須靶向腫瘤中所有的CSC亞集,才能防止復發。
癌癥干細胞標記不具普遍性
癌癥干細胞必須通過驗證試驗,比如體內移植,而不僅僅是免疫表型分析,就能了解其功能。不過盡管是這樣,仍然還是有一些標記可以幫助研究人員從多種類型的固體腫瘤中,找到其亞型,比如CD133, CD44, EpCAM,和ALDH活性。比如人類白血病,通過結合CD34, CD38,和IL3Rα 分析就能找到預期的白血病干細胞。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只有癌癥干細胞才表達這些標記。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的研究表明具有相同亞型的腫瘤患者,出現了不同的CSC表型,因此有研究人員對于這些明顯不同的臨床結果是否反映了他們CSC群的差異,提出了質疑。
研究人員認為這確實還需要進一步的探討,但是也有研究人員指出,結合多種標記還是能找到CSC表型的,比如結合CD44的表達,與酪氨酸激酶受體c-MET的高量表達,能正確篩選胰腺癌CSCs。
癌干細胞表型不穩定
研究發現,在原發癌癥與對照之間存在免疫表型,和腫瘤擴散細胞方面的巨大差異,比如2010年,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找到了人類黑素瘤的腫瘤起源細胞。他們直接從患者身上獲取初始的黑素瘤樣本,然后分析細胞表面標記物。這種直接獲取腫瘤細胞的方法避免了實驗室中的細胞培養,而癌細胞的培養通常會使細胞有時間進化使得研究人員不能精確識別細胞成分。
最終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叫CD271的蛋白,在檢測的人類黑素瘤樣本中,研究人員發現該蛋白總是在一小部分細胞中表達。樣本中細胞表達CD271的比例從2.5%到41%不等,該標記物出現在樣本細胞中的平均比率是16.7%。
研究人員發現表達CD271的細胞或完全或部分缺失TYR、MART和MAGE這三種常見治療靶標的表達能力,在黑素瘤患者中的缺失比例分別是86%,69%和68%。這大概也是黑素瘤患者經常復發的原因。
下一篇: Cell子刊:單分子噬菌體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