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Research發現前列腺癌存在二次突變
日期:2010-11-05 13:40:23
新研究發現擴展了早年密西根大學Arul M. Chinnaiyan研究小組的試驗結果。2005年Chinnaiyan小組曾證實在前列腺癌中兩個獨立的基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的融合基因。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僅發現基因融合存在于血液、骨髓和軟組織癌癥如白血病、淋巴瘤中。Chinnaiyan小組的研究結果發表在當年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被認為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
在新發表的論文中,Rubin博士和他的同事們證實基因融合的前列腺癌容易發生二次突變。新發現表明侵襲性癌癥是多重突變累積的結果,這將推動臨床醫生更好地診斷和治療致死性癌癥。
“我們希望我們發現的特異性存在于前列腺癌中的這些融合能夠在未來幫助到醫生對患有特異疾病的患者進行診斷,并提供個體化的治療,”Rubin博士說。
在美國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見的一種非皮膚癌,同時也是第二大癌癥相關死亡誘因。根據美國癌癥協會的統計,約有六分之一的男性將可能罹患前列腺癌,每三十六人中就有一個死于該疾病。癌癥協會推測今年美國將會有217,730個新前列腺癌病例,將會有32,050人因此死亡。
臨床上多使用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作為早期篩查前列腺癌的指標。但是,現在很多學者認為PSA篩查前列腺癌并不是很可靠。“僅僅是進行PSA檢測是不夠的。PSA檢測無法完全將癌癥患者與患有良性前列腺疾病的人區分開,”Rubin博士說:“根據兩項PSA篩查的研究,我們發現每100個PSA篩查陽性的人中僅有25個真正患有癌癥。”
Rubin博士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前列腺癌癥機制的研究上,并且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希望能將前列腺癌與不需要額外治療的良性疾病區分開。現在Rubin博士的科研小組已和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以及Gen-Probe和 Ventana/Roche公司展開合作致力共同開發前列腺癌新診斷技術。
“新開發的檢測技術將鑒別出前列腺癌患者特有的細胞,幫助我們更好地對前列腺癌患者進行確診,”Rubin博士說:“這將有助于減少不必要的活組織檢測。因為活組織檢查常常伴有很多潛在的副作用,包括感染,精液帶血和直腸出血等。”
上一篇: MIT化學家利用轉基因植物獲得新藥
下一篇: 新型視網膜植入裝置使盲人恢復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