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發現肥胖遺傳基礎
日期:2010-10-12 16:00:18
論文的資深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及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Joel Hirschhorn博士說道:“不同的人對肥胖癥有著不同的易感性。有一些人從不嚴格控制飲食,也不怎么進行運動就是不會發胖;而另一些人卻不斷地與自身體重作斗爭防止其失控。這種現象有一些可歸因于遺傳差異,我們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不同的人對肥胖癥有不同遺傳易感性的原因。研究人員鑒定出來的一些新基因,以前從未懷疑與肥胖癥相關。新研究更深入地揭示了肥胖癥的生物學機制,將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好地對肥胖癥進行分類和治療。”
肥胖癥研究對一個重要的遺傳性狀——體重指數(BMI)進行了分析。研究人員搜集了46個研究12.4萬人的數據,鑒定出32個與體重指數相關的基因位點,其中有18個是新基因位點。其中一個編碼受體蛋白的基因新變異體被證實對腸信號產生反應,可影響胰島素水平和新陳代謝。另一個變異則接近編碼食欲蛋白的基因。
“我們興奮地發現與BMI相關的變異體大部分都存在于或靠近我們新鑒定的基因位點,而這些基因位點以前從未被證實與肥胖癥有聯系。通過這項研究我們發現與肥胖癥相關的生物性基礎是多樣、多變以及不具特征性的,”肥胖癥研究的第一作者、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及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 Elizabeth K. Speliotes博士說。
雖然每個變異體的影響都不是很大,但研究發現攜帶超過38個BMI變異體的個體比攜帶少于22個變異體的個體平均體重要重15-20磅。然而,研究人員發現即便將這些變異綜合到一起也僅能解釋一部分體重差異,這是因為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包括遺傳和環境因素對體重產生影響。
第二項研究檢測了脂肪在機體內分布的遺傳相關性。研究顯示脂肪儲存在腹部可提高2型糖尿病和心臟病的患病風險。而脂肪儲存在臀部和大腿則可保護機體免于糖尿病和高血壓。研究人員對來自32個研究的7.7萬參與者進行了脂肪分布檢測,分析了腰臀比例這一遺傳性狀。將分析鑒別的區域在另外29個研究11.35萬個體中再度進行驗證。證實有14個基因位點與腰臀比例相關,其中包括13個新位點。
研究人員發現其中有7個遺傳變異體對女性的影響多于男性,表明脂肪的正常分布存在性別差異。作者指出雖然這些鑒定的基因位點僅能解釋1%的腰臀比例差異,但這些發現指明了脂肪存儲調控特異的生物學機制。新位點的基因被證實參與調控膽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胰島素和胰島素耐,。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脂肪儲存在身體某些特定部位與代謝性疾病而非糖尿病有著更緊密的聯系。
“我們希望找到影響脂肪分布的基因和男女差異的機制,從而深入地了解關鍵的生物學過程,”脂肪分布研究的資深研究員、牛津大學維康基金會人類遺傳學研究中心Cecilia Lindgren博士說。
肥胖癥研究的科研人員主要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密西根州大學、國立癌癥研究所、北卡羅來納大學、基因解碼公司(deCODE Genetics)和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脂肪分布研究的科研人員則主要來自雷根斯堡大學醫學中心、波斯頓大學、弗拉明翰心臟研究、維康基金會、英國桑格研究所和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得到包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在內的大量機構的資金支持。
上一篇: 科學家發現細胞骨架有序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