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等最新Science文章
日期:2010-09-14 17:34:04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美國南加州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監控大腦,發現記憶力在相同的神經性表現被再次激活時(而不是在激活模式顯得不同的時候)會更容易地保留在一個人的頭腦中。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雜志上。
參與這一研究的中方研究人員包括北京師范大學董奇教授等人,這項研究成果為心理學界的一個長期存在的爭論提供了答案。之前的研究證明當人在研究某東西或試圖將其銘記住的時候,他們會產生不同的神經活動模式。在這一記憶編碼時期的類似的神經活動模式實際上表明該個人在以后某個日子會有較大的可能性回想起該段記憶,但是科學家們對于這一過程的機制了解的不多。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監控健康志愿者的腦,這些志愿者正在從事一組實驗。 例如,在某個試驗中,這些志愿者試圖記住120個不同的人臉,其中每張臉會在4個不同的時間被展示給他們看。 1小時后,研究人員向這些志愿者展示了240張臉,其中有一半是他們已經看到過的,有一半則是新的面孔。研究人員讓這些志愿者找出哪些面孔是他們過去曾經見到過的。
研究人員認為那些看來不相同的神經活動模式被人們記住的可能性不大,而在這篇文章,研究結果證明記憶力在相同的神經性表現被再次激活時(而不是在激活模式顯得不同的時候)會更容易地保留在一個人的頭腦中。
近期除了這一重要發現以外,北京師范大學在雙功能蛋白研究方面也獲得了重要成果,他們與加拿大皇后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測定了大腸桿菌雙功能蛋白:異檸檬酸脫氫酶(ICDH)磷酸激酶/磷酸酶(AceK)及其與底物復合物的晶體結構, 從而了解到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這類的細菌如何能在低營養環境,比如水環境中生存的調控機制,這一最新成果也許能用于獲得更安全的飲用水,以及更便宜的生物發酵制品。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雜志上。
這項成果獨特之處在于一種開啟和關閉機制發生在同一蛋白的同一活性中心上,正常而言這兩種相對活性應該需要兩個不同的“活性位點”。賈教授表示,“從蛋白功能這個層面上來看,這是首次發現的研究成果。”
這項成果也為以后的研究打開了一道門,科學家們能通過設計出可以調控AceK開關的藥物,從而讓細菌在水中無法生存,因此我們的飲用水能變得更加干凈,避免產生類似Walkerton事件那樣的悲劇再次發生(Walkerton是發生在加拿大的水污染事件,死了七人病了兩千多人,生物通注)。
上一篇: 蛋白質的“質量控制”機制
下一篇: 石墨烯加速DNA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