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遺傳學:四鏈DNA是一種新調控?
日期:2016-09-13 09:13:43
DNA通常是螺旋梯一樣的雙螺旋,這種結構是最具代表性的生物學圖標之一。實際上DNA還有一種獨特的形態,那就是纏結在一起的四鏈體結構。在體外實驗中,富含鳥嘌呤的DNA鏈很容易形成四鏈體。人們發現,這種四鏈體結構的確也存在于人類活細胞,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2013年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Chemistry雜志上發表文章,通過有力證據首次證明G四鏈體結構的確存在于人體活細胞中。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特殊抗體,該抗體能夠特異性的結合G四鏈體結構,但不能與雙鏈DNA螺旋結合。他們將這種抗體與人類細胞在體外共同孵育,發現抗體結合在染色體上的多個不同位點。
現在這個團隊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他們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G四鏈體往往位于基因(尤其是癌基因)的調控區域,可能在基因的啟動和關閉中起重要作用。這些信息為癌癥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新啟示,有助于開發靶向性的新療法。
“G四鏈體過去經常與癌癥聯系在一起,但這些關聯大多是假設性的,”文章資深作者Shankar Balasubramanian教授說。“但我們發現,非癌細胞的G四鏈體也和基因的開關有關。”
研究人員對癌變前的人類細胞系進行研究,檢測到了差不多一萬個G四鏈體。研究顯示,G四鏈體主要位于調控基因開關的DNA區域,特別是與癌癥有關的基因。“我們觀察到,G四鏈體的存在與相關基因的產出是相對應的,”Balasubramanian指出。這說明G四鏈體可能起到了類似表觀遺傳學修飾的作用,表觀遺傳學修飾可以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調控基因的活性。
這項研究還表明,G四鏈體有望成為癌癥診療的新分子靶標。“我們一直想知道為何癌細胞對靶標G四鏈體的小分子更為敏感,”Balasubramanian說。“現在看來,癌變前的細胞(或癌細胞)具有更多的G四鏈體,可能因此對這類干預特別敏感。”
“G四鏈體位于轉錄因子控制細胞命運和功能的基因組區域,”文章第一作者Dr Robert Hänsel-Hertsch表示。“它們可能調控了基因組信息的編碼和解讀。這些發現將改變我們對整個過程的認識。”
人們普遍認為G四鏈體參與了基礎的生理和病理過程。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研究發現了一種獨特的G四鏈體。這種G四鏈體具有一個鳥嘌呤空位(G-vacancy)。鳥嘌呤衍生物(比如生理濃度的GTP)將鳥嘌呤填入這個空位,可以實現顯著的結構穩定性。
為了揭開四鏈DNA的神秘面紗,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能夠在活細胞中檢測G四鏈體的熒光分子。他們在體外培養的人骨癌細胞中進行研究,用顯微鏡實時觀察了熒光分子與四鏈DNA的相互作用。研究顯示,這種熒光分子可以區別雙螺旋DNA和四鏈DNA,因為它結合四鏈體時發光時間更長。
上一篇: Science:HIV疫苗開發重大突破
下一篇: 有助于抗癌的死細胞“清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