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流行的“奶奶灰”源自哪里
日期:2016-03-02 13:14:11
時尚總是讓人看不懂,近年來像奶奶灰白色頭發一樣的發色突然流行了起來,一些年輕女孩將自己烏黑的長發染成了“奶奶灰”,那么你知道為何年老時頭發會變得灰白嗎?
3月1日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了第一個灰色頭發基因,這證實了灰色是一種遺傳元件,而不是環境的影響。
這項研究分析了拉美地區不同血統超過 6000人的樣品,從中找到了與灰色頭發,頭發密度,形狀(直發或天然卷發)有關的新基因。“我們之前已經知道有與禿頭及頭發顏色有關的幾個基因,但這是首次發現的人體灰色頭發有關基因,此外還有影響頭發形狀和密度的基因,”文章的第一作者,倫敦大學學院Kaustubh Adhikari博士說。
這項研究涉及了不同的人群,而且規模前所未有,研究結果將有助于法醫DNA鑒定,構建基于個體遺傳組成的人物畫像。
灰色頭發基因:IRF4 調控了黑色素的生成和儲存,頭發呈現灰白色是由于頭發中缺乏黑色素,了解了 IRF4 如何影響頭發顏色還能幫助改變發色,減緩或者延遲灰發的出現。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倫敦大學學院Andres Ruiz-Linares教授,他表示,“我們發現了首個與灰發有關的基因,這也為了解人類衰老生理學機制建立了一個很好的模型,了解IRF4灰色形成的機制將能研發延緩頭發變灰的新方法。”
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另外一種影響頭發卷曲度的基因——PRSS53。
“人類進化的一大魅力就是我們特有的豐澤頭發,絲氨酸蛋白酶S1家族成員53:PRSS53 是一種重要的調控頭發形狀和卷曲度的遺傳控制基因,”參與研究的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Desmond Tobin教授說。
毛囊中PRSS53 酶功能會影響頭發纖維的生長過程,研究發現東亞人和美洲原住民直發有關的這一遺傳變異,也支持頭發形狀是人類近期自然選擇結果這一觀點。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了與頭發形狀,胡子厚度有關的 EDAR 基因,與眉毛濃密有關的 FOXL2 基因,與一字眉(monobrow)有關的 PAX3基因。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推測頭發功能可能是受到了某些選擇的影響,如自然選擇或性別篩選,現在基因組中的統計數據支持了這一觀點”,Adhikari博士說,“這些基因無法單獨引發頭發變灰,或者直發,形成濃密的眉毛,它們需要與其它已發現的多種因素合作。”
研究小組收集分析了來自巴西、哥倫比亞、智利、墨西哥和秘魯的6,357 個志愿者樣品,其中45%為男性,55%為女性。樣品組中包括混血歐洲人(48%)、美國原住民 (46%) 和非洲 人群(6%),他們的頭發存在巨大差異。男性和女性都進行了頭發形狀,顏色,禿頂、頭發灰白色評估,男性還進行了胡子、一字眉、 眉厚度檢測。研究人員將每個個體的視覺性狀與全基因組分析結果進行了對比。
上一篇: 腫瘤生長的關鍵:細胞競爭
下一篇: 中科院發表離子通道研究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