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學者:一種天然提取物可抗癌
日期:2015-10-21 08:55:07
十月初,中國科學家屠呦呦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挽救了無數倍瘧疾折磨的病患。這是天然植物提取物用于疾病治療的極好例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植物提取物越來越受到醫藥界、食品界的關注。近年來,不斷有天然提取物用于抗癌的研究成果報道,例如:土豆提取物殺死癌癥干細胞;權威期刊:木蘭提取物可抗癌;獲獎女學者:桂皮提取物可抑癌;玫瑰果提取物可治療三陰性乳腺癌。
最近,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Winship癌癥研究所、芝加哥大學、UT西南醫學中心、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等處的科學家發現,在地衣和大黃中提取的一種橙色色素——稱為蜈蚣苔素(parietin),可能有潛力作為一種抗癌藥。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十月十九日的《Nature Cell Biology》。埃默里大學醫學院的Jing Chen、Jun Fan和Sumin Kang三位博士,是本文共同通訊作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陳鵬博士和復旦大學首席科學家雷群英博士,都參與了此項研究工作。
作者報道稱,蜈蚣苔素——也被稱為大黃素甲醚,可以使直接從患者獲得的白血病細胞生長減緩,并殺死它們,而對人血細胞沒有明顯的毒性。該色素還可以使移植到小鼠體內的肺、頭頸腫瘤來源的人癌細胞系生長受到抑制。
在Jing Chen博士的帶領下,這個研究小組發現了蜈蚣苔素的性質,因為他們正在尋找代謝酶6PGD(6-磷酸葡萄糖酸脫氫酶)的抑制劑。6PGD是磷酸戊糖途徑的一部分,該途徑能夠為快速增長供應細胞構建模塊。研究人員已經在多種腫瘤細胞中發現了6PGD酶活性的升高。
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和Winship癌癥研究所血液學和腫瘤學教授Jing Chen表示:“這是Warburg效應的一部分,癌細胞代謝的變形。我們發現,6PGD在多種腫瘤細胞中是一個重要的新陳代謝分支點。”
這項工作是Jing Chen教授、血液學和內科腫瘤學助理教授Sumin Kang博士和放射腫瘤學助理教授Jun Fan博士帶領的三個研究小組共同合作完成的。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包括:博士后Ruiting Lin和Changliang Shan博士,以及畢業的研究生Shannon Elf博士。
Winship研究小組從一名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獲得了癌細胞,發現幾劑量的大黃素甲醚/蜈蚣苔素,就可以在48小時內殺死一半的白血病細胞培養物,而相同的劑量卻使健康的血細胞毫發無損。該色素一種更有效的衍生物——稱為S3,可在11天后使肺癌細胞(植入小鼠體內)的生長減少三分之一。
雖然6PGD抑制劑對健康細胞似乎是無毒的,但是研究人員表示,還需要更多的毒理學研究,來評估潛在的副作用,并探討遺傳病患者是否會對藥物更敏感。蜈蚣苔素存在于一些天然食品色素中,但尚未在人體中進行過藥物測試。
上一篇: 中國科大JBC解析新的腫瘤靶標
下一篇: Nature子刊:對抗病毒的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