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日本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臨床檢查雜志》網絡版上發表論文指出,很多并不肥胖的日本人也會患Ⅱ型糖尿病,這是他們體內的特定基因出現變異,導致有降血糖功效的胰島素分泌減少引起的。 Ⅱ型糖尿病又稱成年發病...
查看詳情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英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控制白血細胞老化的新機制,可扭轉免疫系統衰退,提高老年人的免疫力。該研究發表在《免疫學雜志》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免疫系統的...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8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人類遺傳物質中發現了一種新物質并將其命名為“前核小體”。科學家們認為,這種新物質是位于染色質和核小體之間的中間物質,新發現有望讓生物教科書小小地“變臉”...
查看詳情
一些研究人員發現,袋鼠跳著走,基因是關鍵。 來自澳大利亞、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的科學家已完成塔馬爾沙袋鼠的基因序列測定工作,最新研究成果報告刊載于《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 )雜志。 英...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廈門大學生物醫學院的洪萬進教授與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兩位學者Orly Laufman和Sima Lev聯合在國際一流學術期刊《細胞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CB)上發表了題為“The COG c...
查看詳情
科學界已經知曉,在人類卵子的受精過程中,卵子表面的一系列特殊糖分子起著重要作用。只有精子頭部的蛋白質與這些糖分子完全匹配后,精子和卵子的表層才開始綁定,隨后二者開始合并,精子開始向卵子內部釋放DNA,...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8日報道,新加坡的研究人員日前培育出一種經過基因修改的大腸桿菌,這種基因工程菌能夠識別并通過“自爆”的方式殺滅對人體有害的綠膿桿菌。相關論文8月16日在線發表在《分子系統生物學...
查看詳情
據歐洲設計和技術網站Gizmag近日報道,美國科學家在《科學·轉化醫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研發出了一種新的生物合成材料,只需在皮下注入這些可永久取代身體軟組織的光激活移植物,醫生們就可對創傷或疾病...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7日報道,最近,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生物技術公司Theraclone科學、Monogram生物科學等多家研究機構組成的一個聯合研究小組與國際艾滋病疫苗倡議組織(IAVI)合作,分離出了17種...
查看詳情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健康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干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發育與疾病研究組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Dominant-Negative C/ebpα and Polycomb Group Protein ...
查看詳情
人們已知道,老年癡呆癥與異常纖維蛋白沉積物在患者腦部堆積有關。如果能清除這些腦中的“垃圾”,就有望改善病狀。德國一項新研究顯示,人體自身免疫系統產生的一些特殊巨噬細胞能在這方面發揮“清潔工”的...
查看詳情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8日報道,新加坡的研究人員日前培育出一種經過基因修改的大腸桿菌,這種基因工程菌能夠識別并通過“自爆”的方式殺滅對人體有害的綠膿桿菌。相關論文8月16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分子...
查看詳情
2001年6月19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基因診斷中心,我國第一張基因型身份證明問世。隨即基因身份證也就成為人們議論的一個熱門話題。 應該說,基因型身份證與普通身份證在外形和基本內容上并沒有多大差異,它們...
查看詳情
全球每年新增癌癥患者達700萬人,死于癌癥的病人達500萬人,60%的患者確診后只能存活5年。目前已知的癌癥有200多種,但是,無論什么癌癥,在腫瘤的特殊類別(分型)或發展的不同分期方面都發現有基因組的特異變...
查看詳情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一項最新研究稱,該校研究人員發現了人類大腦中某些神經細胞中風期間的自我保護機制,通過這一機制,這些神經細胞可以免受中風的損害。研究人員稱,這一發現有助于科學家找到新方法來保護其他...
查看詳情
易患卵巢癌的不孕婦女血液中發現抗體芝加哥——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學者在開發卵巢癌最早期診斷的生物標記中利用了一種新的方法,從而在不孕婦女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分子,它日后或可用來篩查卵巢癌高危人群、...
查看詳情
肺結核是讓許多人談之色變的傳染病,近年來,耐藥性肺結核在全球有卷土重來之勢。現有的肺結核診斷方法不是費時較長就是成本較高,一份最新報告說,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基于病菌釋放熱量的新檢測方法,相對快速...
查看詳情
全球每年新增癌癥患者達700萬人,死于癌癥的病人達500萬人,60%的患者確診后只能存活5年。目前已知的癌癥有200多種,但是,無論什么癌癥,在腫瘤的特殊類別(分型)或發展的不同分期方面都發現有基因組的特...
查看詳情
荷蘭研究人員對山羊進行轉基因改造,讓羊奶含有與蜘蛛絲一樣的蛋白質。利用這種羊奶織成的織物強度是鋼鐵的10倍。 北京時間8月18日消息,荷蘭科學家對山羊進行轉基因改造,讓羊奶含有與蜘蛛絲一樣的蛋白質。利用...
查看詳情
借助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家將一種細菌“改造”出親汞特性,希望借助這種轉基因細菌幫助消除環境中的汞污染。 工業排放、金礦開采等人類活動極易給水和土壤環境造成汞污染。經由食物鏈,特定地區的汞污染威脅人類...
查看詳情
德國波恩大學8月15日發表公報說,該校科研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可以起免疫系統“開關”作用的蛋白質,這一發現為治療癌癥以及免疫系統過激反應引起的慢性炎癥提供了新思路。 人體免疫系統一方面...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山東大學醫學院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BDNF受體順軸突轉運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神經科學主流期刊《神經科學期刊》(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
查看詳情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近日報道,英國科學家修改了線蟲的遺傳代碼,首次將一種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氨基酸加入其體內。科學家們表示,最新技術讓生物學家能在原子層面操控生命有機體的分子,制造出自然界中并不存在...
查看詳情
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報告說,他們進行的動物研究顯示,神經干細胞有望幫助腦瘤患者修復受損的認知功能。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培育出患腦瘤的實驗鼠,并對它們的腦部進行放療,實驗鼠的認知能力因...
查看詳情
肝癌是最常見的腫瘤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圍內腫瘤相關性死亡因素中排名第三,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新患者,中國新病例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以上(55%)。肝癌患者有個很明顯的特征就是發病率男性明顯高于女性,...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