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新聞

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博士將4種基因轉入小鼠的皮膚纖維細胞,誘導其轉化為具有胚胎干細胞樣特性的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為世界上干細胞及再生醫學研究開啟了新的篇章。iPS技術繞開了胚胎干細胞研究面臨...
查看詳情
長久以來,人們就在探索是否可以通過改變分化細胞的表觀遺傳學特征從而改變其功能和特性。1997年英國科學家Wilmut將羊體細胞的細胞核轉入去核的卵母細胞中并發育成成熟的個體——著名的多利羊,從而在實踐中證實...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及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驚異地發現RNA與DNA序列之間存在廣泛的差異,這表明信使RNA有可能將遺傳信息從細胞DNA攜帶至蛋白質加工廠的過程中以某種未知的...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香港大學、汕頭大學醫學院、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研究院、牛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豬流感病毒的長期進化與傳播動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結果表明牲豬運輸推動豬流感病毒跨地域傳播,與當地的...
查看詳情
來自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美國愛荷華州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了技術評論文章:“Comment on ‘Positive Selection of Tyrosine Loss in Metazoan Evolution’”,就后生動物進化過程中全...
查看詳情
位于德國不倫瑞克的亥姆霍茲聯合會傳染病研究中心使用電子顯微鏡拍攝的圖像顯示了腸出血性大腸桿菌(EHEC)的模樣。近日,這種大腸桿菌在德國傳播,造成至少4人死亡,約140人受感染。德國衛生機構2011年5月25日警...
查看詳情
有些人天生就是唯唯諾諾的應聲蟲,這是由于基因所決定的,使得他們更容易跟著別人的指示亦步亦趨。 據《印度時報》5月25日報道,研究人員發現,要做出一個決定往往聽從于大腦的兩個部分——一個是聽...
查看詳情
染色體是基因的載體,各種基因呈直線排列在各染色體上。染色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來科學家們都希望能破解這種關鍵物質的分子機理,近期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兩篇文章分別在這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 第一...
查看詳情

從1979年發現至今,P53已經歷經30多年的歲月,30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人們對p53基因的認識經歷了癌蛋白抗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三重轉變,關于p53的文章層出不窮,每當我們覺得離p53的真相接近之時才發現,p53仍...
查看詳情
來自美國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 INC.)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繞過抗體合成的常規法則,合成了一種能夠通過血腦屏障的且具有雙特異性的新型基因工程抗體。這一新技術或可在將來推動科學家們開發出基于抗體的腦病...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及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驚異地發現RNA與DNA序列之間存在廣泛的差異,這表明信使RNA有可能將遺傳信息從細胞DNA攜帶至蛋白質加工廠的過程中以某種未知的...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香港大學、汕頭大學醫學院、杜克-新加坡大學醫學研究院、牛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在豬流感病毒的長期進化與傳播動態研究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研究結果表明牲豬運輸推動豬流感病毒跨地域傳播,與當地...
查看詳情
雌軍艦鳥:“先聞一下再說。” (圖片提供:Sarah Youngren/Wikimedia Commons) 一只雌軍艦鳥在一群雄軍艦鳥的上空盤旋,后者會立即膨脹起它們像紅氣球一樣的喉囊,借以展示自己的“男子氣”,而這只雌軍艦...
查看詳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研究人員發現,通常情況下,有創傷后壓力癥的人會不由自主地對無害刺激產生出類似于過去受傷害時的反應。比如,他們將中性聲音與不愉快的結果聯系起來,結果讓他們更難區分相似聲音...
查看詳情
壓力是人們感到某種事情有很大難度、某種任務難以完成和環境中某種潛在的威脅所做出的反應,又稱為應激反應。考試、比賽、完成工作指標、親人去世等等,都是某種壓力。當壓力來臨,身體的一些器官會分泌多種...
查看詳情
20世紀初,科學家們發現,可以用四種基本血型將人進行分類。如今,他們發現了區分人類的新方法:用細菌來分類。每個人體內有幾千種不同的微生物細菌,但在人類的腸道內只有三類截然不同的細菌生態系統,可用這不同的...
查看詳情
當心臟病發作時,心壁上某些神經細胞以及保持心臟節律跳動的特殊細胞會受到損傷,外科手術無法修復這種損傷區域。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9日報道,最近,美國布朗大學和印度理工學院工程人員合作,給心...
查看詳情
近日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微生物代謝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頭孢菌素酰化酶的自剪切分子機制,并證實頭孢菌素酰化酶是一個酰化肽酶,并具有一定的外切肽酶活性,還深入探討了有關弱催化機制與分子...
查看詳情
以色列魏茲曼研究院分子遺傳學系教授阿里·艾爾森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一種稱為PTPe的蛋白質在肥胖中起關鍵作用。 這一發現是在對雌性實驗鼠的骨質疏松研究中偶然獲得的。最初,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了...
查看詳情
飲食中大量膽固醇的攝取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誘因之一,其相關疾病如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以及腦中風也越來越威脅人們的健康。Niemann-Pick Type C1-Like 1 (NPC1L1)蛋白是介導飲食膽固醇吸收的關鍵蛋白...
查看詳情
記者在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獲悉,該院近期成功培育出一種特殊的轉基因克隆豬,這種克隆豬在特定波長的激發光下可分別發出紅、黃、綠、青4種熒光,這是國際上首次獲得能夠同時表達4種熒光蛋白的轉基因...
查看詳情
揭示胚胎干細胞分化形成終末組織類型的詳細機制是許多干細胞生物學家的研究目標。近日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祖細胞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基于組蛋白預測細胞命運的方法。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
查看詳情
用細菌發電距現實又近了一步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23日報道,英美科學家首次精確地展示了細菌中運送電荷的細胞內蛋白質分子結構,詳細揭示了細菌如何將電子由細胞內推到細胞外的“細枝末節”,最新成果讓使...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