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稱不良青少年大腦結構異于常人
日期:2011-04-07 09:08:44
英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侵略性強并經常有反社會行為的不良青少年往往大腦結構異常,其大腦中與同情心有關的杏仁體和腦島等結構與常人相比明顯較小。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精神病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對60多名具有品行障礙的青少年進行了大腦磁共振掃描。品行障礙是精神病學中的一個專門術語,其患者往往表現出較強的侵略性和反社會行為,有品行障礙的青少年成年后也往往出現更多的精神問題。
掃描結果顯示,這些青少年大腦中的杏仁體和腦島等結構與常人相比要小,這些結構與感情、同情心、認識到他人處于悲痛中等能力有關。研究還發現,青少年具有不良行為的程度越高,這些腦結構的異常程度就越大。
過去曾有觀點認為,小孩子的品行障礙可能與大腦發育有關,而青少年的不良行為往往是在環境中耳濡目染而習得。但本次研究顯示,無論是小時候就表現出品行障礙的患者,還是青少年時期才開始表現出品行障礙的患者,大腦中都存在這種結構異常現象。
這一發現對過去觀點形成了挑戰,說明在不同年齡段的品行障礙的背后可能存在同樣的生理機制。
上一篇: 《核與輻射防護手冊》出版
下一篇: 英發現一個與酒量有關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