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開發更高效的抗艾滋病抗體
日期:2014-08-14 08:54:19
艾滋病令人望而生畏,根據聯合國2013年度報告顯示,盡管由艾滋病引起的死亡人數有所下降。2013年,全球仍有150萬人因為艾滋病而死亡。雖然研究人員一直都試圖設計出一種有效的疫苗,也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進展,但仍未有一款疫苗走向市場。
盡管開發一種有效對抗HIV-1的疫苗仍然是一個重大難題,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有前景的策略,將焦點放在了設計出比大多數常規極特異性抗體具有更廣泛效力的新抗體上。這些廣泛中和抗體(bNAbs)能夠解決HIV顆粒高突變率的問題,使得在短時間內常規的、非常特異性的抗體無用武之地。bNAbs迅速變成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之一。
2010年,美國的科學家發現了兩種人體抗體可有效中和艾滋病病毒,能阻止90%以上已知的艾滋病病毒菌株侵襲人體細胞。這兩種抗體就是VRC01和VRC02,VRC01和VRC02抗體就可附著在穩定的CD4區域內(艾滋病病毒變化多樣,但是其表面小部分幾乎不變的區域,如這一CD4結合部位),阻止病毒“搭上”人體免疫細胞,因此這兩種新抗體能夠中和高達90%的艾滋病病毒菌株。
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追求將注射或靜脈內輸注bNAbs作為一種預防HIV感染的策略。研究證實,這一稱作為被動免疫的技術可以保護猴子免受猴人類免疫缺陷病毒(SHIV)的感染。為了讓被動免疫成為廣泛可行的人類HIV預防方案,科學家們希望能夠改造一些bNAbs,使得每隔幾個月只需給予少量的bNAbs。
為此,由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領導的一個科學家小組突變了強有力的抗HIV bNAb——VRC01,在注入到猴子體內后,相比于未突變的VRC01它在血液中持續存在的時間要長3倍,此外,它還集中于直腸粘膜組織中,在那里相比于未突變的VRC01持續存留時間長2倍。抗HIV bNAbs集中于直腸和陰道的粘膜表面,對阻斷HIV性傳播至關重要。
此外,科學家們還發現低劑量輸注突變的VRC01相比于低劑量輸注未突變VRC01可更有效地保護猴子防止SHIV感染。
突變增強了VRC01與一種細胞蛋白結合的能力,由此阻止了細胞內的抗體降解,影響了抗體到達粘膜表面并停留在那里的頻率。這一研究結果有可能表明了,基于抗體的預防策略不僅可對抗HIV,也適用于在粘膜表面侵入人體的其他一些病毒,例如輪狀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諾如病毒和流感病毒。
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在人類中測試輸注突變VRC01,以了解它是否能夠集中于粘膜組織中,并在更長的時間里持續存在于粘膜組織和血液中。
上一篇: Nature解開干細胞生成之謎
下一篇: Cell子刊:基因編輯水果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