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發表體細胞重編程重要成果
日期:2014-07-18 09:25:19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基因治療將有望對衰竭的心臟進行治療。科學家們將特殊基因插入到心肌細胞中,恢復了豬的正常心律。
心臟起搏器通過電刺激心臟搏動,這一功能通常由竇房結(sinoatrial node)介導。竇房結是一簇心臟細胞,能向心臟其他部分傳遞信號,使其有規律的搏動。如今,植入式心臟起搏器已經廣為使用,但它們需要進行手術安裝,有受到感染的危險,而且每次過機場安檢都會觸發警報。
為了克服這些問題,Cedars-Sinai醫療中心的Eduardo Marbán領導團隊對豬進行了研究。他們通過體細胞重編程,將竇房結外的心肌細胞轉變為起搏細胞,讓心臟能夠穩定的持續搏動。這一成果發表在七月十六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研究人員在121頭豬中模擬了一個致命的人類心臟疾病,讓電活動無法從竇房結擴散到整個心臟。研究人員通過高頻電波破壞了竇房結的天然起搏細胞,結果這些豬的平均心率減慢到每分鐘50次,而正常心率應該在每分鐘100次以上。
研究人員將攜帶Tbx18基因的病毒載體注射到豬的心臟,該基因是一種胚胎轉錄因子。在一天之內,被病毒感染的心臟細胞就開始表達各種起搏基因,并使心臟恢復了正常的心率。在休息、運動和睡覺時,這些豬的心臟都能穩定搏動,正常心率維持了兩周。
Marbán指出,這一方法比其他生物學途徑更為簡單,比如將心肌細胞誘導為多能狀態,然后將其分化為起搏細胞。但他強調基因療法的效果可能并不會特別長。隨著時間推移,機體免疫系統可能會識別作為載體的病毒,并攻擊受到感染的細胞。Marbán的研究團隊正在監控接受基因治療的豬,看看起搏效果能夠持續多久。
不過就算這種基因治療有時效限制,它也能為人們提供很大的幫助,Marbán說。舉例來說,如果患者原本的電起搏器受到感染需要拆除,那么基因療法可以保持心臟穩定跳動,直到感染被清除并植入新的起搏器。此外,基因治療也可以幫助心臟有缺陷的胎兒,身體生長迅速的兒童,以及那些不適合進行手術的人。
據介紹,該研究團隊正在向FDA申請進行人體試驗,Marbán估計需要兩到三年。
上一篇: Cell揭開細胞分裂的秘密
下一篇: PNAS:揭開跨膜蛋白折疊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