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不公平”的細胞分裂
日期:2014-01-07 09:36:29
在基因完全相同的細菌群體中,一些成員的行為可能大相徑庭。這一現象對于細菌的生存非常重要。細菌群體越多樣化,就越有可能出現占據生存優勢的個體,這些個體可以幫助種群克服艱難的環境條件(如抗生素)。
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細菌細胞分裂成為兩個子細胞時,細胞內容物的分配并不平均,結果使兩個子細胞產生差異。
“這是細菌群體的一條多樣化途徑。雖然我們是在細菌中發現這一機制的,但它也可能適用于所有細胞,包括人類細胞,”文章的資深作者,華盛頓大學的Dr. Samuel Miller教授說。這項研究發表在eLife雜志上,第一作者是Bridget Kulasekara博士。
Miller及其同事曾于2010年在Science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當細菌分裂時,一種重要的調控分子(c-di-GMP)并沒有平均分配給子細胞。c-di-GMP是一種第二信使,第二信使負責將細胞膜受體的信號,傳遞給細胞內的靶點。這一機制能夠快速改變多種細胞功能,包括細胞代謝和遷移。
對于細菌來說,快速應答外部刺激非常重要。為了生存,細菌要能迅速沖向營養源,或者避開毒素。人們將微生物的這種定向運動稱為趨化作用。
“第二信使幾乎是立刻產生影響,”Miller說。“它們允許細菌在數秒內改變行為。”
研究人員使用FRET顯微技術,檢測了細胞間的c-di-GMP水平差異。這一技術允許他們監測,單個細菌中c-di-GMP濃度的微小改變。
不同的c-di-GMP濃度會對細胞行為產生深遠影響。舉例來說,在綠膿桿菌中(Pseudomonas aeruginosa),c-di-GMP水平高的細胞傾向于靜止不動,在表面附著并形成克隆。而c-di-GMP水平低的細胞,傾向于活躍游動,借助細菌一端的螺旋槳結構。
Miller及其同事在這項新研究中,解析了造成兩個子細胞c-di-GMP濃度差異的分子機制。研究顯示,當綠膿桿菌分裂形成兩個子細胞時,盡管子細胞的基因完全相同,但只有一個子細胞能夠遺傳到母細胞的螺旋槳結構。另一個子細胞需要自己合成螺旋槳結構。
研究人員發現,遺傳到螺旋槳結構的子細胞,也同時獲得了與該結構密切相關的酶,這種酶可降解c-di-GMP。此外,這個子細胞還遺傳到了,母細胞中與細菌定向運動有關的裝置。研究指出,子細胞遺傳到的物質共同起作用,減少了c-di-GMP的濃度,并由此對細菌的活動施加影響。
“我們發現,細胞分裂時的不均勻分配,能幫助細胞實現多樣化,從而提高種屬的生存幾率,” Miller說。
研究人員指出,這一發現有助于人們理解,為何細菌種群中總有一些細胞處于緩慢生長的休眠狀態。由于抗生素主要靶標快速生長的細胞,這些休眠細胞更容易存活下來,發展出耐藥性。此外,這一研究還能幫助人們理解,一些細菌為何能夠附著在表面上形成克隆,例如導尿管、靜脈輸液管和心臟瓣膜中。
目前,研究團隊正在尋找能快速改變第二信使濃度的信號。他們希望能夠篩選化合物對這些信號進行干擾,并在此基礎上解決細菌的耐藥性,或者抑制細菌形成粘性克隆的能力。
上一篇: 治療神經膠母細胞瘤新藥物
下一篇: 科學家破解常見感冒病毒傳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