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出血癥病毒結構研究取得進展
日期:2013-01-30 08:56:35
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科院的資助下,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孫飛研究組與其合作者在兔出血癥病毒結構及其表位抗原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國際病原學雜志《公共科學圖書館—病原體》(PLOS Pathogens)。
兔出血癥(RHD)是一種急性、致死傳染病,家兔在感染后48~72小時死亡。1984年,中國首次報道了兔出血癥的暴發,隨后在歐洲、美洲等地區逐漸流行。該病的病原體兔出血癥病毒(RHDV)隸屬杯狀病毒科兔病毒屬。相比杯狀病毒科其他病毒屬,有關兔病毒屬病毒的高分辨率結構研究尚屬空白。
孫飛等通過對RHDV衣殼蛋白的結構進行分析以及不同病毒株的序列比對,設計出一段多肽,通過受體結合實驗證明了該多肽可以和兔的組織細胞結合,且中和實驗結果表明該多肽能有效刺激細胞產生抗體,利用該多肽制備的疫苗可以有效防御RHDV的感染。
該項研究對于研制新型的兔出血癥疫苗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將促進基于兔出血癥病毒的新型抗原呈遞載體的開發。此外,本項研究綜合應用了低溫電鏡三維重構技術、X射線晶體學和分子動力學模擬技術,最終獲得了RHDV的高分辨率準原子模型,為綜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解析生物超大分子復合體的高分辨率結構樹立了新范例。
上一篇: 皮膚細胞可培養誘導心臟病模型
下一篇: 新研究稱人體腸道內有益細菌有助預防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