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鼻炎“罪魁禍首”
日期:2012-09-14 08:13:27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不斷出現在人類皮膚上的常見細菌,之前被認為是無害的,但實際上,這正是慢性鼻竇炎背后的罪魁禍首,慢性鼻竇炎每年造成了超過十分之一的美國人痛苦反復的鼻竇腫脹。
這一研究報告公布在本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提出鼻竇炎可能與鼻子正常微生物多樣性的缺失有關,這會導致鼻竇感染,以及隨后的一種稱為 Corynebacterium tuberculostearicum的細菌擴張有關。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比較了10位患者和10名健康人樣本中的微生物群落,結果顯示鼻竇炎患者缺乏了一系列健康人體有的細菌,患者也會出現Corynebacterium tuberculostearicum細菌在鼻竇中的大幅增加。
該小組還發現了健康人鼻竇中的一種常見細菌,稱為Lactobacillus sakei,這種細菌似乎可以幫助身體自然抵御鼻竇炎。通過一項細菌接種實驗,研究人員發現接種這種細菌的小鼠能防御這種情況。
“據推測,這大概就是保護鼻竇的種類,”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微生物組副教授Susan Lynch說。
她補充說,這一切都表明,鼻竇是一個不同的“微生物”聚集地,其中包括保護性細菌,慢性鼻竇炎的患者就失去了這些“微生物盾牌”,如果能恢復其天然微生物生態,可能是減輕鼻竇炎的一種治療方式。
研究人員為了解開這些細菌的謎底,采用了高分辨率的微生物組概括檢測來進行分析,因為大部分的細菌無法在常規的實驗室條件下生長,因此研究人員采用了這種技術,這種技術能通過掃描來尋找一種特別的分子條碼——一種只能在細菌中發現的叫做16S rRNA的基因——來發現細菌的。
研究人員發現,慢性鼻竇疾患者的細菌多樣性降低、Lactobacillus sakei耗竭,Corynebacterium tuberculostearicum增加。在小鼠實驗中,研究小組發現,補充Lactobacillus sakei的水平可減輕疾病并保護鼻竇不受感染。不過目前研究人員不知道為什么會這樣。
上一篇: 肝癌門靜脈癌栓形成機制被揭示
下一篇: Cell新文章:癌癥全基因組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