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Nature文章:癌細胞的同盟軍
日期:2012-07-09 08:46:16
在最新一期(7月4日)的《自然》(Nature)雜志上,兩篇研究論文證實癌癥可在來自周圍組織的蛋白質幫助下抵制藥物的破壞效應。這些存在于實體瘤周圍的基質組織中的癌癥輔助蛋白可能有助于解釋靶向性藥物治療很快喪失其效力的原因。
靶向性癌癥治療是指一類針對癌癥遺傳構成的藥物治療。它們通過識別加速癌細胞生長的突變和選擇性阻斷突變蛋白拷貝發揮作用。盡管這樣的治療避免了常規化療相關的副作用,它們的效應往往是短暫的。例如,用近期獲得批準的藥物威羅菲尼(vemurafenib)治療的患者最初顯示出晚期黑色素瘤的顯著康復,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數月之內癌癥就會再度復發。
許多形式的癌癥發病率日益上升,例如,在美國,侵襲性皮膚黑色素瘤(一種最致命性形式的皮膚癌)在1980-2004年39歲以下高加索婦女的的發病率增長了50%。因此迫切需要找到擴展靶向性藥物治療效應的途徑。然而直到現在,研究人員還只是將焦點放在尋找癌細胞自身的耐藥機制上。
分別由加州南舊金山基因技術(Genentech)公司的Jeff Settleman和麻省劍橋博德研究所Todd Golub領導的兩個研究小組將這一研究擴展到了腫瘤周圍的細胞環境。
在第一篇文章中,Settleman的研究小組檢測了從乳腺癌、肺癌到皮膚癌的41種癌細胞系。研究人員證實當存在一些通常發現于癌癥間質(圍繞腫瘤的支持組織)中的蛋白質時,其中37種癌細胞對一些靶向性藥物變得不敏感。當缺失這些蛋白質時,藥物能極好地發揮作用。在第二篇文章中,通過癌細胞與通常存在于腫瘤鄰近的細胞共培養,Golub和他的同事們證實這些鄰近細胞有可能是腫瘤輔助蛋白的來源。
蛋白質罪魁禍首
研究小組實驗最令人吃驚的一個結果是發現了一種稱為肝細胞生長因子(HGF)的蛋白促進了黑色素瘤對vemurafenib的治療耐受。對這一結果懷著極大的興趣,兩個研究小組均對接受vemurafenib治療的患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觀測,發現患者HGF水平越高,越不大有可能維持在疾病緩解狀態。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癌癥生物學家Martin McMahon(兩項研究均未參與)解釋說這些結果對于設計臨床試驗具有直接的影響,他說可以將靶向性藥物治療與能夠抑制如HGF這樣的蛋白質生成的藥物相結合。
McMahon說:“這些論文表明細胞微環境不僅對于黑色素瘤,并且對于胰腺癌、肺癌和乳腺癌都是極為重要的。它們令人感到非常興奮,因為它們擴展了我們應該尋找耐藥機制的焦點?!?SPAN lang=EN-US>
上一篇: Cell:新研究解答25年細胞起源爭議
下一篇: 多吃魚能降低患癌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