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造血干細胞臨床應用新成果
日期:2012-02-22 08:28:27
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Risk stratification-directed 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 could reduce relapse of standard-risk acute leukemia patients after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的文章,通過對800多名移植后急性白血病患者情況的分析,指出供者淋巴細胞輸注的風險分級干預,有助于減少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后標危組急性白血病患者復發的情況。這將對于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相關成果公布在Blood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黃曉軍教授,其研究組曾率先探索并完成了人類白細胞抗原(HLA)不合/單倍體HSCT的臨床和試驗研究;在國內最早成功地開展了非血緣HSCT,創立并完善了非血緣HSCT的技術體系;領導了非清髓HSCT的臨床工作;對HSCT后復發白血病的傳統治療技術進行了突破性的改造。
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是臨床上常用的最有效的一種治療方法,常規的骨髓移植前,只需HLA-A、B、DR相同即可。急性白血病造血干細胞移植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排異反應。一種排異反應就是移植物抗宿主反應,即供者組織中的免疫細胞對受者(宿主)的作用,宿主組織抗原對供者免疫細胞來說也是異己物質,逐漸生長起來的供者免疫細胞對受者的“攻擊”越來越重,并可產生“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總結了814位接受了造血干細胞異體移植的標準危險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情況,前瞻性的進行了針對病患微小殘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復發和無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情況下,分級干預的風險因素。
其中709位患者屬于移植后MRD陰性,余下的105位則位陽性,另外49位患者接受了低劑量白介素2治療,56位接受了修改后供者淋巴細胞輸注(donor lymphocyte infusion,DLI)治療(包括帶有或不帶有白介素2治療的),這些數據表明并發癥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的移植后免疫抑制與MRD狀態相關,而復發的累積風險明顯降低,并且不帶有白介素2治療的修改后供者淋巴細胞輸注患者的情況也比低劑量白介素2治療的患者好,與移植后MRD陰性情況患者持平。
從多因素分析來看,MRD狀態與修改后DLI數據都與復發密切相關,這些數據說明移植后MRD陽性的標危組極性白血病的修改DLI,風險分級干預也許能提高移植的效果。
上一篇: Cell:以一當百 單蛋白監控病毒
下一篇: Nature:記憶編碼的神經學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