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給人腦語言中樞“重新定位”
日期:2012-02-02 08:47:06
美國研究人員30日宣布,人腦語言處理中樞并不位于大腦皮層后部,科學界關于這一問題的認識長期以來是“錯誤”的。
論文作者、美國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教授約瑟夫·勞施埃克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100多年的舊理論被推翻,“教科書將需要改寫”。
19世紀末,研究腦損傷和中風的德國醫生韋尼克提出,人腦語言處理中樞在大腦皮層后部,位于感知聲音的聽覺皮層之后。這一觀點已被科學界廣泛接受,人腦語言處理中樞也因此被稱為韋尼克區。
但勞施埃克和其同事對使用多種腦成像技術的115項語言感知研究進行評估后認為,真正的韋尼克區位于聽覺皮層之前,與前腦僅有3厘米左右的距離。他們的論文本周發表在《國家科學院學報》網絡版上。
研究人員介紹說,自20世紀90年代認識神經科學興起以來,科學家發現了有關韋尼克區的不少矛盾之處,但多數人還是不愿否認已有100多年歷史的舊理論,而這篇“論文就是要讓數據和理論之間形成一致”。
確定人腦語言處理中樞真正所在將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勞施埃克說:“當有病人說不了話或發生語言理解困難時,我們現在將能很好地知道哪里受到了傷害。”
此外這項新發現也表明,人類與非人靈長類動物在語言方面的關系比此前認為的更親密,因為兩者的語言處理中樞實際上位于大腦的同一區域。
上一篇: 牛皮癬疾病基因有望破譯
下一篇: 翟琦巍研究組發布肝臟脂代謝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