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研究者用納米技術減少癌癥化療副作用
日期:2012-01-29 08:50:02
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通常免不了承受脫發、貧血和惡心等痛苦。為解決這一難題,俄研究人員用納米技術開發出一種專對癌細胞下手、不傷害健康細胞的化療方法,并在體外實驗中獲得了良好治療效果。
幾十年來,化療藥物一直是醫生對付惡性腫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但這類療法的副作用也眾所周知。比如從紫杉樹皮中提取的紫杉醇,它可以阻斷某些細胞的正常分裂。由于癌細胞的分裂速度比普通細胞快,這種化合物被用來治療癌癥。
然而紫杉醇藥物不僅作用于癌細胞,也對其他分裂較快的正常細胞產生影響,比如對毛囊細胞、骨髓細胞產生影響以及影響消化道,分別導致脫發、貧血及惡心。因此,研究人員希望找到能主動辨別癌細胞,并且只對其產生作用的藥物。
俄羅斯科學院基因生物研究所、全俄分子診斷和治療中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俄學術刊物《俄羅斯納米技術》上報告說,人體細胞膜上有一種被稱為“受體”的蛋白質,它能接收細胞外特定分子的化學信號,并與之產生反應,就好比鑰匙與鎖的關系。每種細胞都有彼此不同的受體,癌細胞上有一種專門接受“甲胎蛋白”的受體。如果這種蛋白的含量水平異常超標,且有其他化驗指標佐證,則不能排除癌變的可能。
鑒于癌細胞受體的特殊性,俄研究者將甲胎蛋白分子與紫杉醇分子合成一種納米粒子,讓癌細胞主動識別該“組合體”中的甲胎蛋白并將其吞噬,然后紫杉醇就可以逐步釋放,阻止癌細胞分裂。同時,其他細胞因為無法辨認并吞噬這種納米粒子,不會受到影響。
據研究者介紹,這種新藥的體外實驗結果令人鼓舞:它的抗癌活性比自由紫杉醇分子高出數倍,在個別實驗中甚至達到25倍。同時,它在正常細胞內的累積速度僅相當于在癌細胞中累積速度的1%,幾乎不影響正常細胞,因此既可提高化療效果,又有助降低副作用。預計在下一階段研究中,科研人員將對這種治療方法進行動物和臨床試驗,以評估進一步開發的前景。
上一篇: 新技術捕獲基因調控關鍵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