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白血病細胞的宿命
日期:2011-12-13 08:44:48
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hagocytosis by macrophages and endothelial cells inhibits procoagulant and fibrinolytic activity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的文章,證明吞噬作用抑制了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細胞的促凝和纖溶活性,解答了多年來有關白血病細胞宿命的相關問題,這一成果公布在Blood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哈佛大學醫學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的史家嵐博士,其早年畢業于哈爾濱醫科大學,目前在布萊根婦女醫院血液腫瘤科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被聘為龍江學者,哈醫大一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審專家;Blood, J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指定審稿人。史家嵐研究組主要從事出凝血方面的研究,包括磷脂酰絲氨酸及凋亡細胞促凝血和乳粘素抗凝血機制。
APL是以危及生命的血栓和出血以及早幼粒細胞的積聚為特征的疾病,盡管這種疾病代表了一種成功治療的范例,在臨床和實驗水平皆取得了明顯的進步,但APL細胞的移除過程仍有待研究。特別是在化療后,損傷的腫瘤細胞的命運和這些細胞在哪里和怎樣被清除還不清楚,延遲排除這些細胞將直接導致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及隨后的出血,故治療早期死亡率高。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凝血紊亂主要與APL原始細胞的促凝物質和纖溶激活物相關,但是這些白血病細胞的宿命仍不清楚。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探究了MΦ和Ecs在體外對APL細胞的吞噬作用以及其與APL促凝活性和纖溶活性的相關性。另外他們還研究了乳粘素在吞噬中的作用,并確定了乳粘素和吞噬具有協同調節APL凝血功能紊亂的作用。結果顯示:培養的MΦ和Ecs都能吞噬APL細胞,乳粘素以時間依賴性的方式促進了這種吞食。
這項研究證明了MΦ和ECs在體外對APL細胞的吞噬作用能夠防止APL的凝血紊亂,乳粘素通過其促進吞食APL細胞的作用或許可以用于減少白血病細胞數量,乳粘素和巨噬細胞具有能夠協同降低凝血活性的能力,其對PS相關的凝血功能紊亂有可能是一個有吸引力的治療策略。并且,乳粘素介導的吞食將有助于改善APL纖溶亢進狀態。
史家嵐研究組還去年還曾報道其研究組生物探針方面的研究進展——他們發現乳黏素還有望替代目前普遍使用的膜聯蛋白,用于檢測細胞凋亡。膜聯蛋白也是一種PS結合蛋白,但用于細胞凋亡檢測時,可被活細胞吞噬而導致假陽性;膜聯蛋白與PS結合須有鈣離子存在,而鈣離子有可能夸大陽性結果;當PS在細胞表面暴露低于2.5%~8%時,膜聯蛋白與PS結合不敏感。相對而言,乳黏素能以非鈣依賴的方式與凋亡細胞表面暴露的PS結合,且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于膜聯蛋白,因此作為檢測細胞凋亡的探針將很有前景。
上一篇: Cell頭條:捕捉病毒
下一篇: 清除僵尸細胞:延緩人類衰老的一線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