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血管生成機制
日期:2011-12-07 12:23:17
近日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DGF)信號系統促成腫瘤血管生成和血管重塑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為解決當前臨床藥物耐受、開發出抑制腫瘤生成的有效策略指明了新方向。相關研究論文在線發表在12月4日的《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是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腫瘤生物學中心的曹義海(Yihai Cao)教授。其早年畢業于山東醫學院,1993年于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之后在哈佛醫學院接受博士后訓練,并擔任講師,2002年任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院微生物和腫瘤生物學中心副教授,2004年任教授。擔任Nature Medicine、The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Blood等10余個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的審稿人或編委。多年來一直從事血管生成和抑制領域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研究成果。
血管生成是體內一種非常重要的過程。它不僅涉及再生、創傷愈合等生理過程,還參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濕性關節炎和腫瘤生長與侵襲等病理過程。尤其是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它是依賴于人體內新生血管的。因此,如何有效的截斷腫瘤的血供、抑制新生血管,已經成為腫瘤治療及防止腫瘤擴散的研究方向。
在這篇文章中,曹義海教授及研究團隊在解析血管生成與癌癥等疾病的關系的研究中證實生長因子PDGF-BB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PDGF-BB是PDGF家族成員之一,在血管生成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被視為是一種癌癥的特征性標記,”曹義海教授說:“我們的臨床前研究發現PDGF-BB并非是僅在局域發揮作用,而是通過血液循環,影響了幾大器官的功能,引發了機體的全身效應。”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腫瘤模型證實PDGF-BB通過靶向間質細胞和血管周圍細胞上的受體PDGFR-β刺激了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生成,轉而促進髓外血細胞生成、推動了腫瘤生長和轉移。
“EPO具有多重功能。通過自分泌效應,EPO可刺激髓外血細胞生成,促使氧灌注增高,保護對抗腫瘤相關的缺血;通過旁分泌效應,EPO可直接誘導內皮細胞增殖、遷移、出芽和血管形成而促使腫瘤血管生成。此外,EPO還可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促進其生長和轉移,”曹義海教授說。
“基于新研究結果,我們推斷在腫瘤耐受靶向PDGF配體的抗血管生成藥物機制中EPO有可能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聯合用藥靶向PDGF和EPO或有可能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并解決當前嚴重的耐藥問題,”曹教授表示,在接下來的實驗研究中他的研究小組將繼續在小鼠模型中對此開展更深入的研究,借以探索將這些研究發現應用到人類臨床實驗中的潛力。
上一篇: 科學家發現誘發腫瘤的新蛋白質
下一篇: 同步三維成像讓觀察大腦無需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