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通感”有其生理基礎
日期:2011-11-23 08:40:29
“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是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名句,常被用來舉例說明“通感”這種不同感覺在大腦中互相溝通交錯的現象。英國一項最新研究說,這種現象并非文學家的比喻,而有其生理基礎。
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報告了相關成果。據介紹,通感現象有多種表現,與朱自清“聽見”香味相似,有的人可以“看見”聲音,即在聽到某些聲音時眼前會出現某種顏色,還有些人在看到某些特別的數字或字母時眼前會浮現出某種顏色。本次研究的對象就是一些有最后這一種通感表現的人。
研究中使用了一種磁刺激手段,即對大腦特定部位施加微弱的磁場,觀察大腦皮層的反應。結果顯示,與普通人相比,那些有通感表現的受試者大腦中的視覺皮層更加敏感和活躍,只需很小的刺激,他們的視覺神經元就會發出相應信號。
研究人員德溫·特休恩說,大腦中與視覺功能相關的皮層特別敏感可能是造成通感現象的原因,相關受試者雖然只看到一些字母或數字,但其視覺皮層被激起了關于顏色的反應。
本次研究還顯示,這種通感能力的大小是可調節的。通過對大腦相應區域施加特殊的電流,可以改變這些區域中大腦皮層的敏感程度。如果把大腦皮層敏感度調得更高,受試者的通感表現就更為明顯;而如果降低大腦皮層的敏感度,甚至可以完全消除通感現象。
上一篇: 新方法可選擇性殺死癌細胞
下一篇: 訪談:羅氏診斷推出新的卵巢癌標志物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