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院士PLos ONE文章肺癌免疫治療新成果
日期:2011-09-19 10:16:17
近日來自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與廣州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肺癌免疫治療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在線發表于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雜志上。
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感染與免疫研究中心的陳小平研究員與廣州醫學院呼吸疾病研究所鐘南山院士為這篇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這一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81001022),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中國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的資金資助。
肺癌是發病率和病死率增長最快,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在人們不斷探索的腫瘤治療新方法中,免疫治療是一種治療肺癌的有效新方法。它是通過刺激免疫系統來抵抗癌癥,也稱生物治療。自從1982年,國外學者提出生物反應調節劑概念以來,腫瘤的免疫治療日益受到國內外學者重視。一些腫瘤學家把免疫治療稱為繼手術療法、放射療法和化學療法之后的第4種腫瘤治療模式。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的肺癌免疫治療策略:瘧原蟲感染。在體內實驗中研究人員證實瘧原蟲感染(瘧疾)能顯著抑制小鼠肺癌(Lewis肺癌)的生長和轉移,顯著延長荷瘤小鼠的生存時間。小鼠腫瘤組織分析結果表明瘧原蟲感染明顯抑制了腫瘤細胞增殖,促進了腫瘤細胞凋亡,抑制了腫瘤血管的生成。研究人員還通過細胞因子分析、酶聯免疫分析及流式細胞儀等一系列生物化學和細胞生物學實驗證實瘧原蟲感染激活了機體天然免疫系統,誘導產生了大量的IFN-γ和TNF-α等,明顯增強NK細胞的殺傷活性。此外,還證實瘧原蟲感染誘導機體產生了腫瘤局部及全身系統性的腫瘤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使大約10%荷瘤小鼠的腫瘤完全消退,并能長期保存有效的腫瘤特異性免疫記憶。在進一步的研究中,他們還發現瘧原蟲感染與肺癌DNA疫苗聯合應用有明顯的協同作用。
該項研究表明,瘧原蟲感染通過激活天然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反應抑制腫瘤血管生成,進而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該研究有著積極的應用前景,即瘧原蟲感染可能用于肺癌的免疫治療,也可能作為攜帶腫瘤抗原的新載體用于開發新型有效的治療性肺癌疫苗。
上一篇: 兩篇文章聚焦長鏈非編碼RNA
下一篇: 世界最大真菌子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