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肝癌復發元兇
日期:2011-07-14 08:19:21
這項研究主要是在香港大學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完成,并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吳呂愛蓮教授、李建華博士及Antonia CASTILHO所領導。其他研究人員還包括馬桂宜博士及兩名研究生張志豪和鄧君豪。
原發性肝癌是世界五大常見癌癥之一,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新患者。中國新病例占了全球所有肝癌病例的一半以上(55%)。手術切除和肝臟移植是最主要治療肝癌的方法,經肝動脈栓塞的化療法則作為第二線治療。但是由于肝癌復發率高、且抗化療藥性強,整體治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破解腫瘤復發和化療抗藥性的機制對于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幾率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大量研究顯示癌腫瘤內一部分具有干細胞特征的癌細胞——癌干細胞(CSCs),是誘發及維持腫瘤不斷生長的源頭。這些癌干細胞比腫瘤內其他較成熟的癌細胞對傳統化療更具抗藥性,導致目前的化療方案難以徹底治愈肝癌。
在這篇文章中,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癌干細胞具化療抗藥性的特性,成功地于小鼠模型中培植出癌干細胞。在此動物模型中,研究人員首先為小鼠植入人類原發性肝癌細胞,接著使用化療藥物進行治療。起初,小鼠的腫瘤縮小,但將對化療呈抗藥性的腫瘤細胞接種在另一只小鼠身上以后,小鼠會出現腫瘤復發,與臨床現象相同。這顯示這些對于化療呈抗藥性的腫瘤細胞,比未經治療的腫瘤內的癌細胞更具促使腫瘤形成和癌細胞轉移的能力。
利用基因表達譜芯片,研究人員分析了未經治療與對化療呈抗藥性的腫瘤之間的基因表達,由此找出了癌干細胞的表面標志物CD24+。臨床數據顯示,肝癌患者若腫瘤內有高量CD24+標志的癌干細胞,于手術后一年的復發率較腫瘤內只有低量CD24+癌干細胞的患者高3倍。同時,腫瘤內有高量CD24+癌干細胞的肝癌患者出現腫瘤轉移的機會亦較高。研究人員還證實肝腫瘤內有高量CD24+表達的肝癌患者生存率明顯較低。
在進一步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還突破性地拆解了CD24+標志的癌干細胞啟動腫瘤發展和自我更新的機制。他們發現CD24+標志的癌干細胞是通過激活STAT3信號,去維持肝癌干細胞自我更新的促使腫瘤形成的。研究結果表明STAT3磷酸化在CD24信號傳遞中起關鍵性的作用。研究人員相信通過抑制STAT3磷酸化,可控制腫瘤生長,大大提升完全消減肝癌的機會。
領導這項研究的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病理學系陸祐基金教授兼肝病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吳呂愛蓮教授表示這項研究不僅為病患提供了預測肝癌復發的指標,還將推動研發出治療肝癌的標靶藥物,以降低腫瘤復發或轉移的機會。
上一篇: 白蟻體內一種酶可將木材化為糖
下一篇: 獲癌癥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