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癌癥對“因”下藥
日期:2011-06-14 08:16:25
近年來,癌癥已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不僅罹患癌癥的病人有逐年增加的態勢,而且癌癥治愈的比例依然不高。不過,最近從美國腫瘤協會年度會議上傳出了好消息,人類在開發治療癌癥藥物方面正在取得突破,通過對病人進行基因測試可以獲得腫瘤的基因信息,然后針對每個病人的基因信息對癥下藥進行個性化治療,這種新辦法的治愈率要比傳統方法高很多。不過在目前,相關的藥物和治療方法仍處于測試階段,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一旦獲得批準正式應用的話,那將改變癌癥治療和相關藥物開發的游戲規則。
癌癥就是基因失控造成的疾病
癌癥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從基因的角度講,癌癥其實就是基因失控造成的疾病,控制細胞有序再生更新的基因受到損傷,使細胞不受控制地生長,并且侵入鄰近的組織,再向全身轉移。所有癌癥都與基因有關,由不正常的基因引起。然而只有一小部份癌癥有遺傳因素,也就是與癌癥相關的基因通過父母傳給后代,大多數癌癥是因為環境因素造成基因的改變。
一般來說,癌癥起源于單個從正常細胞變成失控生長的細胞,并且有轉移的能力。從正常細胞變成失控生長的細胞,是一個或一系列基因對細胞生長的調控出現改變的結果,這些基因被稱作“致癌”基因。正常情況下,致癌基因促進細胞的生長,當致癌基因出現變化或突變,基因不斷發出生長信號,致使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人體內也有一組基因在正常情況下抑制細胞生長,稱作腫瘤抑制基因。腫瘤抑制基因發生變化或突變,使細胞生長失去抑制,同樣引起細胞失控性生長(預測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的基因都屬于這類基因)。DNA修復基因也與癌癥的發生有關。正常情況下,在前兩種基因發生變化或突變的情況下,修復基因會指導細胞修復這些有問題的基因。修復基因發生突變,細胞自我修復能力出現問題,也可以導致癌癥的發生(預測結腸癌的基因屬于這類基因)。
通過腫瘤的基因信息來開發藥物
其實,研究人員對于癌癥與基因之間的關聯在數年前就已知曉,但直到最近相關的治療才到了接近突破的臨界點。基因療法的核心在于進行基因測試獲得腫瘤的信息,而這些基因信息能夠讓藥物與導致腫瘤生成的生物驅動因素更加匹配。因此對于制藥商而言,在研制新藥的時候將充分應用腫瘤的基因特性,從而真正做到對癥下藥。不僅如此,由于藥物和基因信息匹配度高,因此藥物到達病人的指定部位會更快,治療效果也會更好。不過也要指出的是,盡管每個人的基因并不一樣,但患同樣一種癌癥也會有很多共同的因素,因此基因療法也并非針對每一個病人開發出一種新藥,而只會根據每個人的基因情況在藥物上進行一些調整。雖然還不能稱得上是完全的個性化治療,但比之前針對癌癥而進行的相對籠統的化學療法要個性化得多。
“人類正在加速開發一種新的治療模式,讓我們能夠將人體內腫瘤的基因信息和所需要的藥物進行比對,然后獲得治療結果。”美國休士頓安德森癌癥治療中心主任約翰·門德爾森說。
針對肺癌和皮膚癌的治療效果不錯
基因療法的針對性強,因此從目前臨床試驗的情況來看效果也相當不錯。比如,其中一項針對皮膚癌患者的治療結果顯示,其治愈率要比傳統的化學療法高不少。研究人員發現,皮膚癌患者身上基本上都有一個名為BRAF的基因出現變異。從675名患者參與的治療試驗中得出的數據表明,采用基因療法的患者在半年內死亡的概率要比傳統化學療法的死亡概率低約63%。而且,48%的患者進行基因相關療法之后病情得到改善,而進行傳統的化學治療,只有5%的人在一定時間內有效果。
另一項來自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研究則表明,肺癌病人如果進行針對性的基因治療,其壽命要比進行普通治療的病人長不少。參與治療試驗的119名病人中有74%在一年之后還活著,54%的病人在兩年之后仍然活著。而通過傳統治療方法,這兩個數據分別降到44%和12%,也就是44%的病人在一年之后活著,而在兩年之后仍活著的病人只有約12%。
基因療法也有一些副作用
盡管從目前的試驗來看,基因療法效果不錯,但也不是每個患者都能治愈,同時也有一些副作用,因此監管方面目前還沒有正式批準相關的藥物正式上市。比如前面提到的治療皮膚癌所用的基因藥物,使用之后有兩成患者會產生一種更為溫和的皮膚癌,只是這種溫和的皮膚癌會比較容易治療而已。
另外,由于治療相對個性化,因此制藥公司在開發任何一種針對特定癌癥的新藥時同時需要幾個身體和病情比較類似的病人,從而確定哪些病人適合進行類似的治療,這就需要更多病人和更長的時間來確定藥物治療效果的準確性。
再有,癌癥的形成其實相當復雜,背后有很多因素,因此導致基因變異的通道其實也有不少。當基因療法中斷了其中某個通道時,其它的通道可能會彌補被中斷的通道,從而產生抗藥性。
鑒于上述問題,無論是針對皮膚癌還是針對肺癌的基因治療藥物目前仍處于美國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審批之中。不過,監管方面對于新療法的潛力還是相對看好。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物評價與研究中心主任珍尼·伍德科克說:“官方已經發現基因療法的潛力,正在努力改變相關藥物的監管規則,而技術的進步將完全改變癌癥藥物的開發。現在已經處于游戲規則徹底改變的臨界點。 ”
治療費用過高的問題也需解決
除了監管方面的問題外,一般患者要進行基因療法,其費用也是一大障礙,這頗有點類似愛滋病的治療。首先,基因療法能夠實現還要得益于基因測試的費用大幅度下降。美國的一些醫院如麻薩諸塞總醫院等已經開始為病人提供腫瘤基因測試服務,這種測試在幾年前還只用于科學研究,十幾年前更是聞所未聞。要進行基因療法,基因測試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雖然其費用較以前有大幅降低,但也要比一般的檢查高不少,至少需要數百美元。
另外,由于基因治療相對個性化,因此每一種藥物的絕對銷售量不會太高,這會增加藥物的成本,因為新藥的研發成本以及其它各種費用都比較高。現在大約有800多種抗癌基因藥物正在開發之中,每一種藥物都是針對特定的基因變異。保守估計,基因療法一年的費用至少要好幾萬美元。這對一般患者而言無疑是很重的負擔。所以,基因療法要想廣泛應用,降低費用是必須的。
上一篇: 一種細菌可分解木質素幫助提煉生物燃料
下一篇: 通過尿檢診斷癌癥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