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運醫生策略改善心臟病發作患者預后
日期:2011-04-28 08:26:49
在中國的大城市,交通阻塞問題日益嚴重。最新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的雜志《循環:心血管質量與結果》(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上的研究表明,轉運心臟介入醫生策略可使嚴重心臟病發作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更快的得到治療并改善其長期預后。
REVERSE-STEMI研究共計入選33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后者是一種嚴重的急性發作型心臟疾病。
這部分患者首診于中國上海地區有導管室、但無有資歷進行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PCI)專科醫生的醫院。
PPCI是目前治療急性STEMI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指應用介入的方法將導致發病的阻塞冠狀動脈血管重新開通。醫生通常先應用球囊將血管開通,隨后植入支架以保持長久的療效。
在發表的這個研究中,有一半的患者按照常規方式被轉運到上一級醫院,也就是轉運到有進行PPCI人員和設備的醫院去接受PPCI治療。另外一半的患者在原首診醫院,等待上一級醫院將醫生轉運過來給他們進行PPCI治療。
研究評估了患者“就診-球囊擴張”時間,即患者到醫院就診至接受球囊擴張治療的時間。目前這一時間的公認金標準是小于90分鐘。
結果發現,在接受醫生轉運進行PPCI組中約21%的患者“就診-球囊擴張”時間小于90分鐘,而常規患者轉運組這一比例僅為7.7%。
研究組織單位、上海瑞金醫院的張奇醫生指出,該研究結構提示了轉運醫生策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一年臨床隨訪結構表明,醫生轉運組患者無再次心臟事件發生的生存率為85%,而常規患者轉運組為75%。另外,醫生轉運組患者評價心臟泵血功能的指標(左心室射血分數)也明顯優于常規患者轉運組(60.1% 和 56.9)。
患者轉運組中交通問題可能是導致其接受治療時間延長的重要因素,包括等待救護車到達及救護車將患者轉運至上一級醫院的時間等。另外,患者轉運過程中心臟并發癥的發生也是一種潛在風險。該研究中各首診醫院到上一級醫院的平均距離為17.5公里(約11英里)。
研究者指出,在中國及其他國家的一些大城市中,交通阻塞問題日益嚴重,且急救系統資源(救護車及人員)相對匱乏。這些問題均可導致患者轉運過程時間的延長,并最終導致接受有效治療時間的延誤。在這種狀況得到有效改善之前,將上級醫院中有資質的醫生轉運出去給急性STEMI患者進行PPCI治療,應當是一種良好的過渡性策略。
上一篇: 研究稱鎮痛藥降低抗抑郁藥藥效
下一篇: 新技術可找到干細胞分化的關鍵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