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陸科學家J Virol聯手解密SARS傳播機制
日期:2011-04-08 09:15:13
這一研究的負責人是來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的所長陳志偉博士。陳志偉博士表示:“沙士2003年率先在香港爆發,其后迅速蔓延至世界各地。受感染人士早期唾液中為何有大量病毒存在一直是未解之謎。要了解沙士病毒的快速傳播之源,就需要了解病毒最早期感染的靶細胞。我們的團隊創新地運用了一種研究艾滋病的方法以研究SARS,令項目取得可喜的成果。”
為了解沙士病毒進入人體后的最早靶細胞,科研人員巧妙地利用了研究艾滋病毒的科學方法,制造出假性雜交病毒以進行研究。這種假性病毒的核心是猴艾滋病毒(SIV)而表層是沙士病毒,只能感染細胞一次,其后并不在細胞內繁殖,但感染的細胞仍可以被檢測到。這有助于研究人員更清晰地觀察SARS的早期靶細胞感染情況。
研究人員將這些假性病毒放入基因組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中國恒河猴)中進行測試,并研究病毒感染了恒河猴后48小時內在整個呼吸系統的分布。研究人員發現雖然沙士病毒的靶細胞在整個呼吸道系統內有廣泛的分布,但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細胞才是沙士病毒感染的最早靶細胞。研究人員進一步發現這些靶細胞還可以在感染后48小時之內支持沙士病毒的快速繁殖。
新研究表明沙士病毒建立上呼吸道唾液管上皮細胞的早期感染,對其傳播非常重要。這一研究成功地解密了沙士病毒的傳播機制。同時證明了艾滋病毒研究方法亦可應用于其他類型的病毒,可更有效及準確地模擬沙士及其類似病毒在上呼吸道德感染情況,包括高致病性流感及其他冠狀病毒等,對這些病毒的預防和早期診斷也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
附:
陳志偉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艾滋病研究所首任所長。該研究所建立于2007年,致力于艾滋病及相關研究,以終結HIV/AIDS在全球的疫情為目標。該研究所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HIV致病機理的病毒學和免疫學基礎研究;(2)HIV和其他傳染性疾病疫苗的研究,包括新型免疫原和疫苗載體的設計和制備,以及相關的實驗室檢測工作;(3)針對中國包括香港及其周邊地區HIV的進化和流行病學趨勢進行跟蹤研究。
陳志偉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是HIV疫苗的研發,以及用于疫苗測試和艾滋病致病機理研究的動物模型的簡歷。目前,陳志偉博士致力于研究和開發基于或病毒豆苗天壇株載體(MVTT)的SIV和HIV多價疫苗。
上一篇: 最新Nature:三項華人研究組成果
下一篇: 華中農大副教授第一作者發PNAS封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