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大腦關鍵神經組織蛋白質組成圖問世
日期:2010-12-22 12:07:19
英國科學家通過研究人類腦部疾病的樣本,發現人腦中一種名為“突觸后致密區”(PSD)的神經組織含有1461種蛋白,該組織病變會導致癡呆等130多種腦部疾病,最新研究有望為科學家治療腦病指明方向,也有助于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人腦和行為的進化。
大腦是人體內最復雜的器官,腦內有數百萬個通過數十億個突觸相連的神經細胞。在每個突觸內有一組蛋白,蛋白與蛋白連接在一起成為突觸后致密區,盡管科學家對動物突觸的研究表明,PSD對人類的疾病和行為非常重要,但科學家對人腦突觸的了解還知之甚少。
由劍橋大學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學院研究所的塞特·格蘭特教授領導的科研小組,從接受腦手術病人的突觸中提取出了PSD,并使用蛋白質組學方法發現了其蛋白質構成。研究人員在人體突觸內發現了1461種蛋白,每一種蛋白都被不同的基因編碼。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普通的衰弱性疾病、癲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以及自閉癥和學習障礙等超過130種腦部疾病與PSD有關,遠遠多于之前的預期。研究結果使科學家首次能系統性地識別出影響人體突觸的疾病,并為科學家研究大腦和行為的進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式。
該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創建出了第一個分子網絡——人體突觸的蛋白質分子組成圖,展示了許多蛋白和疾病之間的相互作用。在獲取PSD的蛋白質清單后,研究相關疾病時就可以按圖索驥,直接檢查有“嫌疑”的蛋白質,加快研究進程。
據介紹,這份清單中的某些蛋白質還是“慣犯”,在多種疾病發展中都發揮作用,因此如能有針對性地研發出相關藥物,還有望一藥多用。格蘭特表示,既然很多不同的疾病與同樣的蛋白有關,未來研發出的新療法可以同時治療多種疾病,新發現將為科學家提供新方法來對付這些疾病。愛丁堡大學喬納森·塞可教授表示,這項研究最終能讓科學家透徹地闡釋許多精神疾病和神經紊亂的發病機理,也為科學家研發出新療法指明了方向。
研究團隊還檢查了PSD蛋白在哺乳動物百萬年進化期間的進化速度,結果表明,PSD蛋白進化的速度比其他蛋白的進化速度更慢,這表明,在整個進化過程中,PSD保存得非常完好或者其進化受到了限制。被PSD支配的行為和同它們有關的疾病在幾百萬年間并未發生變化。
上一篇: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體自身可生產疫苗
下一篇: 科學家重建30億年前基因組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