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糖尿病最新研究登Nature亮點推薦
日期:2010-11-05 13:42:14
Sun, L. D. et al. Association analyses identify six new psoriasis susceptibility loci in the Chinese population. Nature Genet. doi:10.1038/ng.690 (2010).
來自安徽醫科大學皮膚病研究所,美國密歇根大學,華盛頓大學等多處研究機構組成的研究小組發現了6個新的銀屑病易感基因,這深入揭示了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的發病機理,為銀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療途徑。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
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常見的自身免疫炎癥性皮膚病。以皮膚出現大小不等,境界清楚的紅斑鱗屑性斑塊,上覆大量干燥的銀白色鱗屑為特征。這一疾病困擾了許多人,其中也不乏一些名人,比如曾國藩,林彪,以及國外的斯大林,本杰明·富蘭克林等。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深入分析數據,采用多中心、多種族、大樣本,在30000余份銀屑病和對照中繼續開展易感基因深層發掘,進一步發現了6個銀屑病新的易感基因;并發現其中3個基因在中國人群、美國人群和德國人群銀屑病易感性的異同;2個基因與早發型銀屑病密切相關;提出了銀屑病發病的遺傳異質性。
這一發現實現了亞洲人群、歐美人群的國際性合作,突破了疾病易感基因研究人群單一的局限,研究結果具代表性和科學性。新發現也將為銀屑病治療提供了新的藥物靶點,目前國際上已經發現并被廣泛公認的銀屑病易感基因近20種,此次發現的6個易感基因必然掀起銀屑病遺傳學的新一輪熱烈討論。現在發現的所有相關的基因也僅能解釋40%的銀屑病的遺傳易感性機制,還有大量的未知之謎等待遺傳學家們去揭示。
Ma, R. C. W. et al. Genetic variants of the protein kinase C-β1 gene and development of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J. Am. Med. Assoc. 304, 881–889(2010).
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威爾士親王醫院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利用一種蛋白激酶,科學家們可以預測出II型糖尿病患者高風險發展為末期腎病的幾率,從而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預防糖尿病腎病的風險。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JAMA雜志上。
糖尿病是全球性的都市病,北京一項研究調查曾表明3513人經糖尿病測試后,20%屬新診斷二型糖尿病,24%被驗出患有前期糖尿病,撇除33%過往已知患有糖尿病者,只有23%人擁有正常葡萄糖耐受性。換言之,44%的人不知自己已患上糖尿病。都市人的生活急促忙碌,食物供應豐富,一旦飲食不健康,如多吃高熱量食物,便容易患上糖尿病。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利用C-β1(C-beta1-proteinkinase Cbeta-1)蛋白激酶,就可以預測出高風險發展為末期腎病的中國人患者,有助醫護人員透過加強控制風險因素,減少糖尿病腎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調查了1172名糖尿病患者,其中90名在平均調查期8年內,發展至末期腎病。研究人員發現蛋白激酶C-β1基因區域內的基因標記,可用以預測末期腎病的高危人群。研究發現,C-β1是糖尿病并發癥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員成功確定了數個PKC-β 1 gene (PRKCB1)的基因變異,可用于預測出高風險發展為末期腎病的中國人患者。有多個等位風險基因的患者,患末期腎病的風險可以高達其它患者的6倍。研究結果將有助預防末期腎病。
另外臨床研究顯示,結構化護理可緩減糖尿病腎病的發展。透過優化所有風險因素,例如糖化血紅素,血壓,血脂等,并適當使用藥物,可減少糖尿病末期腎病的風險達50%-70%。
上一篇: 科院上海巴斯德所連發三篇文章解析病毒研究
下一篇: 以研發出新型抽血檢測癌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