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再會更深刻
日期:2010-04-29 15:46:42
美國研究人員發現,學習新事物之后打個盹是個好習慣。如果夢到之前的學習內容,可以加深記憶、增強學習效果。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當代生物學》雜志上。
沖出“迷宮”
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征集99名志愿者參與實驗,要求他們學習電腦屏幕上出現的3D迷宮布局,以便幾小時后找到虛擬空間出口。
學習結束后,研究人員允許半數實驗對象小睡兩小時,另一半人可以回想學習內容,但不能入睡。5小時后,全部受試者重新“進入”迷宮尋找出口。
研究人員發現,有4名受試者夢到迷宮任務,他們找到出口的速度最快,是其他沒有做夢的人的10倍。
哈佛大學醫學院睡眠與認知中心主任羅伯特·斯蒂克戈爾德是研究報告撰寫人之一,美國健康生活網站22日援引他的話報道:“這4名受試者做夢時大腦某部分重現了迷宮布局,這能夠加深記憶,幫助他們勝出。”
夢中“工作”
斯蒂克戈爾德說,夢境也許代表腦部正在不同層次處理相同問題,“做夢可能反映出大腦試圖找出不同記憶之間的聯系,進而形成經驗,以便日后遇到相同狀況時派上用場”。
報告共同撰寫人埃琳·瓦姆斯利認為,這種現象說明在夢中大腦的無意識區仍在處理其認定的最重要事情。她說:“每天人都會接觸到數量驚人的信息和新經驗,這可以看做是夢境在向人發問——我該如何利用這些信息來提高生活質量。”
斯蒂克戈爾德建議人們利用這種現象來提高學習能力和記憶效果。比方說,學生最好在晚上就寢前用功讀書,或者下午集中精力學習一段時間后打個盹兒。
“在清醒狀態下,大腦每運轉兩小時就要用一小時加工獲得的信息,所以每天夜間我們需要睡眠8小時,”斯蒂克戈爾德說。
招來“誤解”
這項實驗還存在疑問:在迷宮游戲中有近50人獲準睡去,為什么僅有4人能夠夢到任務?
斯蒂克戈爾德說,在另一項“高山滑雪游戲”測試中,86%的受試者能在夢中重現任務,這形成了鮮明對比。
據他推測,也許是因為迷宮游戲“比較單調乏味,不像‘高山滑雪’那樣吸引人”。斯蒂克戈爾德說下一步會盡力弄清原因。
專門研究睡眠問題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歐文·范伯格并不認同這項研究成果,他說:“沒有確鑿證據表明睡眠對加深記憶有任何作用。”
斯蒂克戈爾德回應說,這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曲解,“我并沒有說過需要補充睡眠來保持記憶力”。
上一篇: iPS細胞分化發育能力低于胚胎干細胞
下一篇: 與基因沉默有關的特殊基因RD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