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80后教授發表免疫新成果
日期:2016-11-03 08:59:12
STING(也稱為MITA)介導天然抗病毒信號轉導,泛素化對于STING的功能非常關鍵。目前人們對STING的去泛素化過程還知之甚少。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在這方面獲得了突破。他們在十一月一日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USP18招募USP20通過去泛素化STING促進天然抗病毒反應。這篇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武漢大學“青年千人”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鐘波(Bo Zhong)。
研究人員發現,在DNA病毒感染之后USP18招募USP20來解除STING的K48泛素鏈,增加STING的穩定性,促進I 型干擾素和促炎癥細胞因子的表達。USP18或USP20缺乏會導致K48泛素化增強,加速STING降解,影響天然抗病毒反應。
進一步研究表明,USP18幫助USP20對STING進行去泛素化,這種作用不依賴USP18的酶活性。在Usp18缺陷型小鼠中重新建立STING水平,可以恢復其細胞抗病毒反應。這項研究為人們揭示了USP18和USP20在抗病毒信號轉導中所起的作用,有助于進一步理解天然抗病毒反應的復雜調控系統。
天然免疫是機體對抗疾病的一線防御,該系統能夠識別造成感染的病毒和細菌,對入侵者發起攻擊并觸發炎癥應答。干擾素信號通路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近日在Molecular 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去泛素酶USP38通過編輯TBK1泛素化抑制Ⅰ型干擾素(IFN)信號傳導。
發燒、肌肉酸疼等感冒癥狀,是免疫系統與病毒和細菌作戰的典型特征。出現這些令人不快的身體表現,是因為機體生成了一種被稱為干擾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對入侵者展開攻擊。人們一直認為,干擾素就是機體受到感染時做出的最早應答。但Aarhus大學的研究指出,機體其實有一個更早發生的防御機制。正因為這種防御的存在,我們在病毒包圍之下才并沒有一直生病。
自然殺傷(NK)細胞是天然免疫系統的重要成員,能夠識別和消滅腫瘤細胞或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清華大學的科學家們對NK細胞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九月七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NK細胞發育所需的負調控機制。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醫學院的董忠軍(Zhongjun Dong)研究員。
上一篇: 計算小RNA分子的單細胞測序新法
下一篇: 中山大學教授發表封面文章:癌轉移新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