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單細胞分析力撐癌癥干細胞理論
日期:2016-11-03 08:58:24
麻省總醫院MGH、Broad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單細胞水平上對腦瘤進行基因組分析,首次在人類腦瘤樣本中鑒定到了癌癥干細胞及其分化后代。這項重要的研究成果十一月二日發表在Nature雜志上。
少突膠質細胞瘤是一種生長緩慢但無法治愈的腦瘤。“我們提出了強有力的證據,證明癌癥干細胞是少突膠質細胞瘤的主要生長源,這些細胞將成為很有前景的治療靶標,”文章資深作者Mario Suvà博士說。
近年來人們逐漸意識到,一些腫瘤的發展和耐藥性與癌癥干細胞有關,特別是白血病等血液系統腫瘤。此前也有研究發現,癌癥干細胞在膠質母細胞瘤中起作用。不過這些研究主要針對移植了人類腫瘤的小鼠。為了準確分析少突膠質細胞瘤,研究人員在單細胞水平上進行了RNA測序研究。
他們分析了六個早期腫瘤樣本的四千多個腫瘤細胞,發現腫瘤細胞在發育上可以分為三類。其中一類比較像神經干細胞,另外兩類具有一定的分化特征。研究顯示,只有癌癥干細胞表現出增殖跡象,其他任何癌細胞都沒有這種表現。研究人員指出,靶標癌癥干細胞(比如用免疫療法)有望為少突膠質細胞瘤患者帶來幫助。
著名癌癥生物學家Robert A.Weinberg相信腫瘤之中存在著癌癥干細胞。這些細胞能夠通過自我更新和分化,啟動并維持癌癥的形成和發展。它們相當于癌癥的種子,能抵抗化療并在多年后導致癌癥復發。理論上,特異性靶標這些細胞,就可以控制住癌癥。Weinberg的公司Verastem Inc.啟動了新一輪的臨床試驗,希望用事實證明上述理論。
癌癥干細胞就像殺不死的僵尸,它們擁有恐怖的再生能力,不斷生成新的癌癥干細胞和腫瘤。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在Cell Stem Cell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癌癥干細胞利用基因編輯系統來克隆自己。這一機制使白血病前期的白細胞前體變成了白血病干細胞。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鑒定了一種支持肝癌干細胞自我更新的lncRNA(lnc-β-Catm)。這項重要研究成果于五月三十日發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員。
上一篇: Cell子刊:“垃圾”DNA的陰暗面
下一篇: 基因編輯的蘑菇,為什么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