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光遺傳學來喚醒你的記憶
日期:2016-06-15 09:06:22
對于復雜的大腦,研究人員一直熱衷于了解它的功能。在新技術的協助下,人們對大腦的了解又多了幾分。在新一期的《BioTechniques》上,Jeffrey Perkel介紹了光遺傳學如何為學習和記憶提供新的見解。
在這個趨向老齡化的社會,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并不少見。Dheeraj Roy的祖母便是其中的一位。當Roy成為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一名研究生時,發現曾經疼愛他的祖母竟然不認識他。這刺激Roy立志從事一個相關的研究。
幸運的是,Roy所在的實驗室正開展這方面的研究,Susumu Tonegawa教授是1987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自90年代以來一直關注神經科學,特別是記憶和學習。Roy現在是Tonegawa教授實驗室中的一員,他們正利用一種強大的工具來了解大腦:光遺傳學。
光遺傳學實現了神經活動的空間、時間以及細胞類型特異的控制。在光遺傳學中,研究人員在特定神經元中表達光敏的離子通道或泵。利用適當波長的光照射那些細胞,研究人員可促使神經元觸發動作電位,從而實時探索神經回路的細胞和分子機制。
據希伯來大學的腦科學助理教授Inbal Goshen介紹,這項技術為記憶研究帶來了兩個優點:時間精確性和細胞特異性。人們多年來利用電極刺激或藥理學來操控大腦的神經元,不過這些技術不能限制在特定的細胞群體,小分子化合物的動力學也太慢。光遺傳學的優勢在于讓感興趣的區域盡可能小。
Roy便利用這種方法來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功能缺失。傳統觀點認為,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無法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比如他們將鑰匙放在哪里,是因為記憶無法形成。Roy決定直接檢驗這種觀點。
之前,Tonegawa的實驗室利用小鼠模型來證明失憶癥是記憶回想出問題。在那項研究中,用蛋白合成抑制劑茴香霉素處理小鼠后,它似乎不記得腳上一擊的感覺。不過利用光遺傳學激發認知過程中激活的細胞,它又能回想起“丟失的”記憶,但這種影響只是暫時的,當光關閉,失憶癥又出現。
Roy想知道類似的機制是否存在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患者中。利用小鼠模型,他引入了DNA載體來標記活躍的神經元,重點放在海馬區及其與嗅皮層的連通性。正如預測的那樣,當小鼠被要求記住引起恐懼的東西(一個恐怖的箱子)時,它們無法做到。如果此區域被光遺傳學激活,它們就會愣住,這意味著恐懼記憶形成。更重要的是,Roy及其團隊證明,通過意在加強突觸連接的操作反復刺激細胞,他們甚至能重建沒有光時的記憶。
當然,這種策略不適用于人類,因為它需要大腦的遺傳操控。不過對于Roy而言,結果說明了一種可能的治療策略:利用藥物來加強神經連接。“說實話,我的夢想實驗”是鑒定那些能加強嗅皮層和海馬之間突觸連接的藥物,促進小鼠模型的記憶回想。“對我來說,那是全壘打,”他說。
上一篇: 確定體內干細胞命運的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