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Nature Medicine發表新突破
日期:2015-02-11 08:52:20
骨質疏松是一種系統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破壞。骨質疏松患者的骨骼很脆,面臨著更大的骨折危險,輕微創傷甚至無外傷都有可能引發骨折。骨質疏松癥是一種多因素導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發生之前,通常沒有特殊的臨床表現。女性骨質疏松患者多于男性,常見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人。近年來,我國的骨質疏松發病率正處于上升趨勢。
骨髓基質干細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不斷下降,這是導致骨質疏松的重要原因。近年來,研究者們開始嘗試通過RNA干擾(RNAi)促進骨骼形成,進而對骨質疏松進行治療。不過人們對這種策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還存有比較大的顧慮,這主要是因為缺乏成骨細胞特異性的siRNA直接遞送系統。
香港浸會大學和軍事醫學科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Cell-SELEX篩選,找到了能夠特異性靶標大鼠和人類成骨細胞的適體CH6。他們將CH6適體與功能化的脂質納米顆粒(LNP)結合起來,封裝能夠促進成骨的Plekho1 siRNA(即CH6-LNPs-siRNA)。這一成果發表在二月九日的Nature Medicine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張戈(Ge Zhang)博士、呂愛平(Aiping Lu)教授以及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Lingqiang Zhang)研究員。
研究人員發現,CH6能在體外實驗中,幫助成骨細胞通過巨胞飲選擇性攝取Plekho1 siRNA。在骨質疏松和健康的鼠類中,CH6能加強成骨細胞特異性的Plekho1基因沉默,促進骨骼形成,改善骨微結構,增加骨量和增強骨骼機械性能。這項研究向人們展示,適體-功能化LNP可以更好的遞送siRNA,并由此促進骨骼形成。
上一篇: Nature新發現攻克白血病治療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