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新成果
日期:2015-02-06 08:49:49
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但人們對這種毀滅性疾病的具體機制還知之甚少。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的研究團隊日前在Oncogene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血小板活化因子受體(PAFR)在ESCC惡性演進中發揮的作用。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長詹啟敏(Qimin Zhan)院士。
ESCC是一種復雜的異質性腫瘤,中國北部尤其是河南省、伊朗北部及南非是這一疾病的高風險地區。盡管近年來人們在治療上取得了一些進展,但總體的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ESCC患者的預后仍然很差,5年總生存率僅為20-30%。人們亟需進一步了解其分子機制,從而開發出更好的治療途徑。
PAFR是一種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人員發現,ESCC腫瘤和細胞系中存在PAFR的上調,其表達水平與ESCC臨床階段和患者存活期正相關。體內和體外研究顯示,PAFR過表達會促進ESCC的惡性演進,去除PAFR可以對此加以抑制。
進一步研究表明,PAFR能夠上調FAK激酶活性,并由此激活PI3K/AKT (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AKT)通路。而AKT觸發的核因子-κB能夠轉錄激活PAFR表達。這種PAFR和AKT的雙向正調控是ESCC侵襲所必需的。
研究人員用結合有膽固醇的PAFR siRNA治療長有ESCC腫瘤的小鼠,有效抑制了小鼠的腫瘤發展和AKT介導的致癌蛋白表達。
這項研究首次向人們展示,PAFR失調以及PAFR-pAKT正調控環路可以促進ESCC的惡性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