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首次證實病毒組與疾病有關
日期:2015-01-26 08:46:45
炎癥性腸病被認為與腸道菌多樣性降低有關。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研究,將這種疾病與病毒多樣性升高關聯起來。
科學家們發現,炎癥性腸病患者與健康人相比,消化系統中的病毒更加多樣化,說明病毒可能在這種疾病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這項研究發表在一月二十二日的Cell 雜志上。
直到最近人們才開始認識到微生物組(體內和體表的細菌及其基因)在疾病中的重要性。舉例來說,腸道微生物組發生改變與肥胖癥、糖尿病、代謝綜合癥和炎癥性腸病有關。
病毒組(virome)是指人體內的病毒及其基因,這項研究首次將病毒組的變化與疾病關聯起來。研究人員指出,人們可能忽略了病毒在肥胖癥、糖尿病和常見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中起到的作用。
科學家們應當像對待微生物組那樣深入研究病毒組,文章的資深作者Herbert W. Virgin教授說。
“這只是冰山一角,”他說。“我們在這些患者中鑒定到的病毒DNA,很大一部分是人們不熟悉的,來自于新發現的病毒。我們還有大量的基礎工作要做,包括測序這些病毒的遺傳物質,理解它們與腸道、腸道菌的互作機制。”
Virgin等人分別研究了生活在芝加哥、波士頓和英國的三組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將患者糞便里的病毒DNA與同一地區(有時甚至是同一個家庭)的健康人進行比較。
“炎癥性腸病中提升的病毒多樣性大多來自于噬菌體,這些病毒能感染細菌并整合到細菌遺傳物質中,”Virgin說。
據Virgin推測,炎癥性腸病可能使腸道菌死亡并釋放出其中的噬菌體。也可能是有新噬菌體進入腸道,影響了消化系統或微生物組,進而引發疾病。當然這兩種機制也可能共同存在。
要開發更好的炎癥性腸病藥物,科學家們需要進一步理解腸道微生物組、腸道病毒組與患者基因的互作。“人類基因和細菌基因都會影響炎癥性腸病的發病風險,”Virgin說。“我們的研究顯示,病毒組對腸道的潛在影響也應當被納入考慮。”
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炎癥性腸病的動物模型,以便明確人類、細菌和病毒基因對這種疾病的推動作用。
上一篇: Cell子刊:癌癥中亦正亦邪的免疫細胞
下一篇: Nature:成就人類的八個基因